冲绳札记⚓︎
约 4118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14 分钟
〔日〕大江健三郎
碎碎念⚓︎
大江健三郎的批评是很犀利的,战后自由主义者有的那种挣扎在民族主义和现实之间的冲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对自己的小任务是,希望更加透彻、完整、有深度地了解那段历史。关于冲绳,而不是关于海军陆战队与冲绳。死去的是人命,而不是数字:他们是集体自杀的。
同理,我相信在硫磺岛、瓜达尔卡纳尔、台湾、武汉、斯大林格勒都有各自的悲剧。
更大的悲剧是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的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东西。
◆ 点评⚓︎
2023/1/19 认为好看
明朝和幕府的缠斗;美军基地和核设施的黑幕; 关于那场血的战役和至今流血的人民。那是大江健三郎氏的冲绳记忆,也是他的历史思考。
◆ “日本当代文化思想译丛”序言⚓︎
-
“我无法重新活一遍,可是/我们却能够重新活一遍”
-
井上厦、奥平康弘、泽地久枝、三木睦子、小森阳一、高桥哲哉、子安宣邦、目取真俊、松井茂记、外间守善、大田昌秀、石原昌家、村上有庆、谢花直美、小牧薰、坂本升——在与他一同呐喊:要和平,不要战争!要维宪,不准改宪!要民主主义,不要国家主义!
-
揭露出二战末期冲绳当地民众集体自杀的人间惨剧,揭示造成这一惨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纵向构造”,也就是“天皇→日本军队→日军驻守冲绳的第32军→冲绳各岛屿守备队”这种纵向构造。
-
站在与主张绝对天皇制的超国家主义截然相反的另一端。现在,我是由全国八千个市民团体组成的宪法‘九条会’的一员,坚持和平宪法中的反战、非武装思想。……从我10岁那年的战败直至74岁的今天,在这六十多年里,我一直生活在其中。
-
更于2007年3月“在审查高中历史教科书时,删去有关日军在冲绳战役中强制当地居民集体自杀的表述。在遭到冲绳十一万民众于当年9月29日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后,仅仅将‘强制’置换为‘参与’这种暧昧的字眼。”
-
老虎啊,你在我们所有人的过去与未来之间彷徨 / 搅扰孩子的酣眠 / 我们果树园的梦中 / 是你不祥的足迹在猖狂
◆ 中文版序言 最期待的翻译⚓︎
- 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们趋于康复的生活方式中,以及在人类存续的未来,仍有希望的出路。我就写下了这种想法。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废除核武器有多大的可能一直是我评论活动的主题。
◆ Ⅰ 日本属于冲绳⚓︎
-
我为什么去冲绳?这个从我自身内部发出的声音,与那来自冲绳的拒绝声“你为什么来冲绳”互相啮咬着,要将我撕裂。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两个声音同时在说。就那样去(来)冲绳容易吗?诘问不断。
-
我并不是要非难性倒错本身。他们大概有他们的自由和地狱吧。然而这位自称是在东京从事外语教学的人,却将几个也许是从冲绳到本土集体就职的、正逢假期或者也许是度假归途中的人诱入船舱。而这几个人是已经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少年了。那个美国人最初态度还很暧昧,渐渐地开始明目张胆地试图去引诱他们。
-
他用铅笔描绘出远东地图,然而那地图上日本列岛竟然小到不足冲绳的十分之一。那在核战略专家的头脑中无疑是理所当然的地图。在核时代的今天,若论所付出的牺牲与所受歧视的总量,冲绳确实几乎涵盖了整个日本
-
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大江健三郎的反复质问: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种日本人的日本人?
◆ Ⅱ 《八重山民谣志》’69⚓︎
-
牢牢地扎根于历史,同时是集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的民谣之大成。说到它保存至今,我想若就冲绳民谣而言,是说三味线音乐的确至今流传,而且民谣超越了历史的局限,其内容与今天的状况遥相呼应,让它从本质上不致成为死去之物。总之,崎山小调在原歌中是这样开头的:
-
公然流露出自己沉重的愤怒和强烈的紧张感。
-
3日的《琉球新报》谨慎地报道说:前所未有的是,在嘉手纳基地飞来近五十架B-52战略轰炸机,且陆续飞往南越实施轰炸。该报道也基于上述事实。它同样让人感到,报道在含糊与清晰的定位之间揭示出:停止轰炸北越在任何意义上都不会迎来冲绳的和平。
◆ Ⅲ 面向多样性⚓︎
-
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
因此,恐吓竞争的胜负要么出现逆转,要么达成紧张的升级平衡关系,从而形成激烈地相互对峙的核体系下怪异而恐怖的沉默。
-
上地一史在其《冲绳战史》中明确记述了在庆良间列岛发生过七百名老幼集体自杀的事件。试图保命的本土日本军人发出如下命令:“从今以后部队将进入迎击美军的长期战。为了不妨碍部队行动,为了向部队提供粮食,民众需要英勇自决。
有组织自杀的目的是给本土日军提供节约粮食。
-
琉球的精神疾病患者有二万三千一百四十人,其中分裂症等所谓精神病患者比本土高达二点五倍,并且其中百分之七十一点二的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处于被弃置不理的状态。
-
有人因愤怒疯狂而死。这后半句话也许是传言。但是,如果说我和我的家人都生活在冲绳那块土地上,当在如今的状况中日日思考着过去和未来的冲绳时听到这样的批评,我想是找不到能冷静下来的理由的
◆ Ⅳ 内部琉球处分⚓︎
-
日本人仍然是那样的人——只有在自己的内心掀起这黑暗无底的漩涡,才能认识到它的存在。
-
谢花非冲绳之谢花,乃日本之谢花。
◆ Ⅴ 苦世⚓︎
-
我国的外相说:“美国军人牺牲惨重的冲绳能在和平谈判中回归,我认为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伟业’。
-
冲绳美军基地的密度远远大于本土,纵令不允许美军在冲绳放置核武器、驻扎CBR部队,也不会将它们移到本土吧
-
作为日本人的切实经历,想要将广岛和长崎一点点剥离的动向迄今依然在有预谋地进行着,而我们自身内部也在类似风化般地自然瓦解着。
-
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的两个条件,作为困难然而清晰可辨的课题,无非是指在得不到宪法保护的核基地上那被弃置不顾的冲绳,与那里幸存的民众所揭示的东西,即今日的状况。
-
日本人自行放弃了或许能成为真正武器的东西,他们光着身子、赤手空拳、心不在焉地照旧坐上美国的核专制王朝那极其脆弱的泥船;而它的对面,是已经不抱任何幻想(如果把成为日本新成员之一的、独立的亚细亚形象称作幻想的话)的真正的中国与真正的朝鲜民众,他们抱着强烈而又正当的敌意
心不在焉地照旧坐上美国的核专制王朝那极其脆弱的泥船;
-
日本人自行放弃了或许能成为真正武器的东西,他们光着身子、赤手空拳、心不在焉地照旧坐上美国的核专制王朝那极其脆弱的泥船;而它的对面,是已经不抱任何幻想(如果把成为日本新成员之一的、独立的亚细亚形象称作幻想的话)的真正的中国与真正的朝鲜民众,他们抱着强烈而又正当的敌意
◆ Ⅵ 接受抗议⚓︎
-
也不能说我是那种能够积极予以支援的人。
-
希望本土舆论不要认为冲绳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而是要把这个伴随着回归决定同时袭来的难题作为国民性的课题来进行思考。
-
面对强大如墙垣的对手,罢工遭到顽固挑战,但又富于持久性,个中内涵,大概是通过历经很难说成是战后二十五年的冲绳人的肉体与伦理昭示出来的,它彰显了每个人内心的罢工。
-
在遭到绝望性毁灭的战后冲绳,他们是在将文字刻在瓦砾上接受教育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曾一度作为年轻教师站在现场的讲台上,呕心沥血。而其间,他们又为自己内心冲撞的东西摇撼着,也为了反抗包裹住自己的外部力量,他们重回大学,继续学问之路。
◆ Ⅶ 战后一代的坚持⚓︎
-
该作品借助在阿尔及利亚叛国的法国人来猛然甩开“祖国”日本,对“祖国”日本进行重新思考,并以此作为他们课题的起点。
-
在某个清晨,团体所有成员均遭逮捕。所谓不堂堂正正的人是什么人?堂堂正正的风俗在哪里
-
我认为,回归祖国的运动不能不成为叛逆祖国的战斗。老一辈虽然强调自己是日本人,实际上他们对此抱有最深的怀疑。我对于是日本人之类的话既没有强烈的认同,也没有强烈的怀疑
-
他们用亲历的战争现实来丰满那首先作为铅字表现出来的东西。因此,这十年尽管上演一些海外或者本土戏剧,也无非不得不总是通过它们再回到冲绳问题上来。
◆ Ⅷ 日本的民众意识⚓︎
-
正在凝视转播的冲绳电视画面人的形象,当然无法不让我浮想起众多沉默的、黑糊糊的相互重叠的背影。
-
所谓冲绳是什么?所谓冲绳人究竟是怎样的人”与“冲绳目前所处的事态假设放到本土,大概不会像在冲绳那里那样被弃绝不顾吧
-
然而首相的泪水却将其简单同化为抽象、虚构的少女之死。本土的日本人则仿效他,只哀叹一声“无论如何花季少女死在战场上总是令人心酸的”,就泛化了她们的死亡,并以此保护自身,以避免冲绳之毒刺向他们作为人的根源,从而安全稳妥地流着泪水。
-
毋庸赘言,是战火中的“战后”。一些少壮学者在亲历着这样的战后,他们在探讨冲绳人意识的理想状态,并试图去充分理解新冲绳人自身。
-
冲绳人的意识构造”,用从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视野展望亚洲人的想象力,与被日本的民众意识、日本人的意识构造束缚住的自己的想象力之间有着令人颤栗的落差。即使遍及万国博览会上计算机涉及的所有神圣角落,我们就能够被赋予足以填满这个落差的新启示吗?
◆ Ⅸ “本土”实际并不存在⚓︎
-
那么现在怎样?你那无力的胳膊推着沉重的蜗牛车向前走了多远?我无法不感到内心的动摇。
-
难道他们没有丝毫的道德想象力(moral imagination)——这是去河内旅行的美国人苏珊·桑塔格发明的用语——吗?我原本是在日本人的名义下,把那沉重而漫无目标的愤怒的声音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腥臊之风从那里刮过来时,我就垂头丧气了:那愤怒的声音莫非只是朝着我那可憎的灵魂深处发出的?
-
时隔二十年,这位军人滥用感伤而庸俗的形容词,把自己的强奸行为自行描绘成极限状态下瞬间的爱。他们不仅将她们弃绝不顾,反而把应刺向敌人的武器倒过来,赤裸裸地实施卑劣的强奸。
-
也许会有声音说:你也太夸大其词了。但是,你真能想象得出一个老妇用无论是本土的哪一种方言唱着呼喊“孩子们,跳起来吧”、在庞大的占领军的武器面前狂舞的情形吗?如果难以想象,大概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位无名的冲绳老妇与我们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幽深鸿沟,对面狂舞的老妇首先就在巧妙地拒绝我们。日军在战火中将老妇抛弃,美军在战场上让老妇投降。
-
本土在不加选择地继承“日本属于冲绳”这个命题的负面意义,即自己重新接受将日本列岛捆绑到几乎永久化的核基地冲绳的尾巴上这一状态的同时,也要连根铲除这个命题的正面意义,即现在在冲绳被发现的、被承认的、依据经验不断强化的、持续不断的新亚洲中对日本的展望,并致其枯死。
-
昔日守备队队长想要再次拜访引发集体自杀的岛屿而遭到拒绝。冲绳诘问他道:“你是来做什么的?”他的回答是:我是来祭奠英灵的。画报报道说:这位昔日守备队队长挤过抗议队伍,乘坐悬挂星条旗的美国民间船只,终于来到渡嘉敷岛,献上了花圈。
◆ 译后记 当内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
-
当内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
内心法庭的作用 | 审判还是监督
-
其三,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近现代历史中,本土日本人对冲绳一直持歧视态度;战后,本土的和平与繁荣又是以冲绳付出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大江氏在思考:本土的日本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进而追问: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并努力寻找答案。
-
日本军第三十二军强加于冲绳民众的“军官民同生共死”的方针——列岛的守备队队长这种纵向构造,它的形成及其运作形态。如果说置于该纵向构造顶端的守备队队长抗拒上级的命令,去阻止集体自杀,从而避免了那场悲剧,大江则认为有必要记录下他的名字。
-
作为“战后的民主主义者”,大江氏反对一切凌驾于民主主义的权威和价值观;对国家主义和天皇制持严厉的批判态度——相对于川端康成的演说词“我在美丽的日本”,大江氏获诺贝尔奖时的演说词“我在暧昧的日本”同样具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