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冲绳札记⚓︎

约 2802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9 分钟 总阅读量

感谢Gemini 2.5 Pro 对本文内容的整理。你可以在笑笑常用的Prompt中找到我用的提示词。

〔日〕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的批评是很犀利的,战后自由主义者有的那种挣扎在民族主义和现实之间的冲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对自己的小任务是,希望更加透彻、完整、有深度地了解那段历史。关于冲绳,而不是关于海军陆战队与冲绳。死去的是人命,而不是数字:他们是集体自杀的

同理,我相信在硫磺岛、瓜达尔卡纳尔、台湾、武汉、斯大林格勒都有各自的悲剧。

更大的悲剧是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的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东西。

明朝和幕府的缠斗;美军基地和核设施的黑幕; 关于那场血的战役和至今流血的人民。那是大江健三郎氏的冲绳记忆,也是他的历史思考。

序言:呐喊与质问⚓︎

“我无法重新活一遍,可是/我们却能够重新活一遍”

  • 井上厦、奥平康弘、泽地久枝、三木睦子、小森阳一、高桥哲哉、子安宣邦、目取真俊、松井茂记、外间守善、大田昌秀、石原昌家、村上有庆、谢花直美、小牧薰、坂本升——在与他一同呐喊:要和平,不要战争!要维宪,不准改宪!要民主主义,不要国家主义!
关于废除核武
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们趋于康- 复的生活方式中,以及在人类存续的未来,仍有希望的出路。我就写下了这种想法。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废除核武器有多大的可能一直是我评论活动的主题。

作为“战后民主主义者”的立场

站在与主张绝对天皇制的超国家主义截然相反的另一端。现在,我是由全国八千个市民团体组成的宪法‘九条会’的一员,坚持和平宪法中的反战、非武装思想。……从我10岁那年的战败直至74岁的今天,在这六十多年里,我一直生活在其中。

相对于川端康成的演说词“我在美丽的日本”,大江氏获诺贝尔奖时的演说词“我在暧昧的日本”同样具有象征意义。


Ⅰ 冲绳的悲剧:强权下的集体自决⚓︎

揭露出二战末期冲绳当地民众集体自杀的人间惨剧,揭示造成这一惨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纵向构造”,也就是“天皇→日本军队→日 quân 驻守冲绳的第32军→冲绳各岛屿守备队”这种纵向构造。

来自守备队的命令
上地一史在其《冲绳战史》中明确记述了在庆良间列岛发生过七百名老幼集体自杀的事件。试图保命的本土日本军人发出如下命令:“从今以后部队将进入迎击美军的长期战。为了不妨碍部队行动,为了向部队提供粮食,民众需要英勇自决。

日本军第三十二军强加于冲绳民众的“军官民同生共死”的方针——列岛的守备队队长这种纵向构造,它的形成及其运作形态。如果说置于该纵向构造顶端的守备队队长抗拒上级的命令,去阻止集体自杀,从而避免了那场悲剧,大江则认为有必要记录下他的名字。

对历史的篡改与抗议⚓︎

更于2007年3月“在审查高中历史教科书时,删去有关日军在冲绳战役中强制当地居民集体自杀的表述。在遭到冲绳十一万民众于当年9月29日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后,仅仅将‘强制’置换为‘参与’这种暧昧的字眼。”

昔日守备队队长想要再次拜访引发集体自杀的岛屿而遭到拒绝。冲绳诘问他道:“你是来做什么的?”他的回答是:我是来祭奠英灵的。画报报道说:这位昔日守备队队长挤过抗议队伍,乘坐悬挂星条旗的美国民间船只,终于来到渡嘉敷岛,献上了花圈。

卑劣的强奸⚓︎

时隔二十年,这位军人滥用感伤而庸俗的形容词,把自己的强奸行为自行描绘成极限状态下瞬间的爱。他们不仅将她们弃绝不顾,反而把应刺向敌人的武器倒过来,赤裸裸地实施卑劣的强奸。


Ⅱ “我”与冲绳:内心的法庭⚓︎

我为什么去冲绳?这个从我自身内部发出的声音,与那来自冲绳的拒绝声“你为什么来冲绳”互相啮咬着,要将我撕裂。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两个声音同时在说。就那样去(来)冲绳容易吗?诘问不断。

当内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

  • 你那无力的胳膊推着沉重的蜗牛车向前走了多远?我无法不感到内心的动摇。
  • 难道他们没有丝毫的道德想象力(moral imagination)——这是去河内旅行的美国人苏珊·桑塔格发明的用语——吗?我原本是在日本人的名义下,把那沉重而漫无目标的愤怒的声音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腥臊之风从那里刮过来时,我就垂头丧气了:那愤怒的声音莫非只是朝着我那可憎的灵魂深处发出的?
  • 也不能说我是那种能够积极予以支援的人。

Ⅲ 日本人是什么?⚓︎

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 日本人仍然是那样的人——只有在自己的内心掀起这黑暗无底的漩涡,才能认识到它的存在。
  • 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近现代历史中,本土日本人对冲绳一直持歧视态度;战后,本土的和平与繁荣又是以冲绳付出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大江氏在思考:本土的日本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 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的两个条件,作为困难然而清晰可辨的课题,无非是指在得不到宪法保护的核基地上那被弃置不顾的冲绳,与那里幸存的民众所揭示的东西,即今日的状况。

坐上美国的核专制王朝那极其脆弱的泥船

日本人自行放弃了或许能成为真正武器的东西,他们光着身子、赤手空拳、心不在焉地照旧坐上美国的核专制王朝那极其脆弱的泥船;而它的对面,是已经不抱任何幻想(如果把成为日本新成员之一的、独立的亚细亚形象称作幻想的话)的真正的中国与真正的朝鲜民众,他们抱着强烈而又正当的敌意。


Ⅳ 冲绳与本土:难以逾越的鸿沟⚓︎

冲绳的现状⚓︎

  • 核基地:他用铅笔描绘出远东地图,然而那地图上日本列岛竟然小到不足冲绳的十分之一。那在核战略专家的头脑中无疑是理所当然的地图。在核时代的今天,若论所付出的牺牲与所受歧视的总量,冲绳确实几乎涵盖了整个日本。
  • 精神疾病:琉球的精神疾病患者有二万三千一百四十人,其中分裂症等所谓精神病患者比本土高达二点五倍,并且其中百分之七十一点二的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处于被弃置不理的状态。
  • B-52轰炸机:在嘉手纳基地飞来近五十架B-52战略轰炸机,且陆续飞往南越实施轰炸。该报道也基于上述事实。它同样让人感到,报道在含糊与清晰的定位之间揭示出:停止轰炸北越在任何意义上都不会迎来冲绳的和平。

本土的漠视⚓︎

  • 我国的外相说:“美国军人牺牲惨重的冲绳能在和平谈判中回归,我认为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伟业’。
  • 作为日本人的切实经历,想要将广岛和长崎一点点剥离的动向迄今依然在有预谋地进行着,而我们自身内部也在类似风化般地自然瓦解着。
  • 正在凝视转播的冲绳电视画面人的形象,当然无法不让我浮想起众多沉默的、黑糊糊的相互重叠的背影。
  • > 然而首相的泪水却将其简单同化为抽象、虚构的少女之死。本土的日本人则仿效他,只哀叹一声“无论如何花季少女死在战场上总是令人心酸的”,就泛化了她们的死亡,并以此保护自身,以避免冲绳之毒刺向他们作为人的根源,从而安全稳妥地流着泪水。

新一代冲绳人的反抗与思考⚓︎

  • 回归与叛逆:我认为,回归祖国的运动不能不成为叛逆祖国的战斗。老一辈虽然强调自己是日本人,实际上他们对此抱有最深的怀疑。我对于是日本人之类的话既没有强烈的认同,也没有强烈的怀疑。
  • 面对强权的持久性:面对强大如墙垣的对手,罢工遭到顽固挑战,但又富于持久性,个中内涵,大概是通过历经很难说成是战后二十五年的冲绳人的肉体与伦理昭示出来的,它彰显了每个人内心的罢工。
  • 从瓦砾中成长:在遭到绝望性毁灭的战后冲绳,他们是在将文字刻在瓦砾上接受教育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曾一度作为年轻教师站在现场的讲台上,呕心沥血。而其间,他们又为自己内心冲撞的东西摇撼着,也为了反抗包裹住自己的外部力量,他们重回大学,继续学问之路。

狂舞的老妇: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你真能想象得出一个老妇用无论是本土的哪一种方言唱着呼喊“孩子们,跳起来吧”、在庞大的占领军的武器面前狂舞的情形吗?如果难以想象,大概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位无名的冲绳老妇与我们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યો的幽深鸿沟,对面狂舞的老妇首先就在巧妙地拒绝我们。日军在战火中将老妇抛弃,美军在战场上让老妇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