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往事与随想⚓︎

约 5481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18 分钟

作者是俄国人赫尔岑。少数可以记得阅读时间的书:2019年12月。

关于作者
赫尔岑的父母回国后没有办理结婚手续,故而赫尔岑在家中往往被当作私生子,赫尔岑,这个名字在德语中意为“心脏”。
关于本书

“这与其说是我的见闻录,不如说是我的自白书。”

维亚特卡是赫尔岑的流放地,本书记载的是他生命的前半段。

失业就是失去面包,这就是我的维亚特卡。

摘记⚓︎

  1. 历史在一个偶然偶然走上它的道路上的人的身上的反映。
  2. 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是相当重要的。
  3. 在一些西方国家,打喷嚏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有人打喷嚏时,旁边的人会说:上帝保佑你。
  4. 写成的东西往往是真诚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
  5. 很有可能,我对这些东西的评价远远超过了实际,在这些隐约刻画出事物面貌的文字中,不少地方仅仅对我个人有意义,也可能从我写下的一切中,看到了多得多的东西。他们在我的心头唤起梦境,成为唯有我才能解答的象形文字。也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能够从他们的字里行间听见心灵的跳跃。
  6. 个人的一切转瞬即逝,对于这种消逝我们除了顺从别无他法,这不是绝望,这不是衰老也不是冷漠,也不是无动于衷,这是暮年的青春,生命活力回复的形态之一,或者不如说,就是这个过程本身。有些创伤,人是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够接受的。
  7. 人是愿意一切都保存的,他既要玫瑰,也要冰雪。
  8. 他的一生就是坐着弹簧马车,在光滑平坦的路上一阵飞驰。
  9. 我不回避节外生枝和插话的,因为一切谈话本来如此,生活本身也是如此。
  10. 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前室”对儿童有害,而“起居室”却不然,在前室,孩子们学会粗鲁的谈吐,沾染不良的习气,这诚然不错,但在客厅中,他们接受的却是污秽的思想和恶劣的感情。
  11. 强迫孩子们和他们不断接触的人疏远,这本身就是不合情理的。

仆人、富人、孩子:作者对童年的回忆

  • 富人的欲望轻易就可以得到满足,经常不受约束,所以才看起来不那么粗野,那么刺目,我们不过是因为有钱,生活温饱可以满足,才可以自命清高。

剥削者把穷人和奴隶描述成放荡的野兽,是为了转移别人的视线,扼杀自己良心的呼声。

贵族虽然偷盗行为较少,但是他们公然掠夺,一有机会绝不罢手。

  • 如果仆人必须具备这一切优秀品质,那么姥爷中间也找不到几个满足条件的吧?无论他们怎样挣扎,总是到处碰壁,无情的打击把他们抛入了社会阴暗的底层,毫无目标的从事着摧残身心的苦役。
  • 仆人很喜欢和孩子做伴,这完全不是奴性的奉承,而是弱者与普通人的相互依恋。
  • 对于孩子而言,扰乱他们头脑的,是一些琐碎的事物,微小的心愿,和无望的憧憬。
  1. 你是在安度晚年,还是在苟延残喘?
  2. 身为农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农奴地位意味着什么,他如何扼杀和摧残奴仆的一生,压制和麻痹他们的灵魂,我见得多了。
  3. 他们的灵魂从来没有苏醒过。
  4. 枯树上一只健康的树枝。
  5. 在结束这悲惨的叙述之前,我只想再说一句话:前室没有对我产生任何真正的坏影响,相反,从我早年起,他就在我心头培植了对一切奴役和一切暴政不可克制的憎恶。
  6. 精神的急剧堕落已经可悲的证明,在俄国贵族中间,个人的尊严感已经退化到何等地步。除了妇女,没有人对他表示同情,个人的尊严已经退化到这种地步,为昨天害握手言欢,今天已经被拘捕的亲人说一句公正的话。相反,出现了疯狂的奴隶制维护者,有些人是出于卑鄙的动机,另一些人则无个人动机,但这更糟。

恰达耶夫:俄国贵族革命家,因写《哲学书简》,被沙皇宣布为疯子。

  1. 实际上,在这一年中,他已不在人世,他那些使得第三厅大为震惊的信,带有无限的哀愁,他像圣洁的梦游者,在信里抒发忧伤的诗情,严格地说,她死后,他不是在活着,而是在悄悄地,庄严地走向死亡。
  2. 叛乱和审讯成为了我整个精神生活的中心。
  3. 我生来不是属于霰弹. 胜利,监狱和锁链这一边的。
  4. 军阀头子这些人,作为人的一切,都已经泯灭无闻,剩下的只是一种欲望,权力欲,他们思想狭隘,心肠冷酷,这是皈依权力的僧侣。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力量和残忍的意志。
  5. 我承认,这些阴森. 严峻的守护者,对于正在疯狂之中的死去的事物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正在兴起的新事物,他们有什么必要呢?
  6. 不言而喻,如今孤独比以前更加难以忍受了,我总想谈谈我的思想和憧憬,听听别人的意见,得到别人的赞许,我认为我是一个“阴谋作乱分子”,并且为此感到自豪,我不能缄默不语,也不能不加选择的和别人谈论这些事情。
  7. 是制度错了,还是统治者错了?

孩子羞于提及自己两三年前的玩具,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想成为大人,他们长得很快,变得很快,他们从自己的短大衣和一页页翻过去的课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成年人似乎更应该懂得,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头两年,正是我们一生中最完美,最优美的部分,是真正属于我们的,也几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他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1. 一个人不知停顿的. 毫无顾虑的前进时,在他遇到沟壑,碰破头皮以前,总以为他的一生还在前面,他高傲地看待过去,也不能正确的评价现在。但是当经验摧毁了春天的鲜花,吹凉了夏日的红霞,当他醒悟到生活实际上已经过去,剩下的只是尾声,这时,他对少年时期那光辉的,温暖的,美好的回忆,就会改变态度了。
  2. 大自然以自己永恒的设计和狡诈的手法,把青春赋予人,又把发育成熟的人据为己有,将它安置到,编织到那四分之三不属于他本人的. 社会和家庭关系中。
  3. 冷若冰霜,用的是忠孝仁义,礼节道德之类的陈词滥调。

墙壁惊讶的重复他们的声响,古老的家具来自旧主人的收藏室,正在流放中度过自己的残年。

  1. 袖中暗藏短剑,要从暴君手下解放城市。
  2. 我们合拢书本,促膝谈心,彼此寻求同情。
  3. 我要为我们自己选择的斗争献出自己的一生。
  4. 这怪物使我们历经千辛,但是并不能摧毁我们,我们也不会像他屈膝投降,不论他的打击多么沉重,他使我们蒙受的打击都是光荣的,正如雅各的瘸腿是他和上帝夜战的结果。
  5. 为什么青年的友谊不能像初恋那样,独占回忆的天地。初恋之所以馨香可爱,正是因为它忘记了性别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热烈的友谊。
  6. 他们全部相当聪明有学问,但是却无所事事,只能纵情声色,优游岁月,自我陶醉,认为一切罪孽不过是逢场作戏,并把口腹之乐夸张为精神需要,把男女之爱归结为官能之乐。
  7. 冷嘲热讽,那种刻毒而充满蔑视的讥嘲。
  8. 在很多事情上父亲是正确的,不幸是他把人看得太透彻了,以致鄙视所有的人,哪怕是真理,到了他口中也会遭到冷嘲热讽,使一颗年轻的心忍受不了。他长期生活在一群堕落的人中间,头脑已经变得淡漠寡欢,因而时刻提防大家,可是冷却的心却从不要求和解,因此他与外界始终保持敌对状态。
  9. 他一手创造了这个环境,现在想改变也无能为力。
  10. 它像一个大水库,容纳着来自俄国各地各个阶层的年轻力量,在他的讲堂上,学生们清除了在家庭中沾染的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然后又分散到俄国的各个阶层中。
  11. 人与野兽相同,对善恶不负多大责任,一切都是机体的作用,环境的作用。
  12. 有些真理就像政治权利一样,不到一定年龄是无法获得的。
  13.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必然还保存着僧侣的隐修室,潜伏着神秘主义的影子。有朝一日,他就会侵蚀我们的全部理性。
  14. 求知的渴望从我们心头一点点苏醒,教会中学的死记硬背,贵族子弟的懒散习气,同样消失了,然而功利主义还在侵蚀着我们,这个功利主义把我们当作土地的施加肥料,是为了增加收成。
  15. 另一方面,科学兴趣还没有完全退化为空谈理论,科学不是把人与周围的苦难生活隔开,对他不加干预,这种与生活的共鸣,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我们与我们的同学在教室中公开讨论头脑中想到的一切,禁诗的手抄本从一双手传到另一双手,禁书被加上了注解传阅,尽管这样,同学中没有一个告密的,没有一个奸细,有些青年胆小怕事,他们回避,躲开,但仍然保持沉默。
  16. 在我们的颅骨上,取悦于人的结节特别发达。
  17. 祈祷就像漂白粉一样,并不能制止霍乱的传播,疫情仍然在蔓延。
  18. 莫斯科外表上昏昏沉沉,萎靡不振,光知道闲谈,祈祷和结婚,其他什么也不管,可是一旦有必要,他就会蓦地醒来,在暴风雨君临莫斯科上空的时候挺身而出,无所畏惧。
  19. 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三世妻子,1762年发动近卫军政变,杀死彼得三世。
  20. 一股热切的革命气息吹入舆论和文学,小说. 戏剧. 诗歌——一切都成了宣传和斗争的工具。
  21. 拉德克利夫——哥特式小说作家,形成“拉德克利夫城堡”
  22. 危险使得我们的神经更加兴奋,我们的心跳得更加猛烈,彼此之间的爱也更炽热了。
  23. 对苦难生活的贵族式蔑视,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自尊心,但他对别人能够真诚相爱,也能不惜一切地献出自己。

扎波罗热营地:参考链接

  1. 莫斯科是所有青年人向往的地方,但是那里等待他们的只有饥饿。
  2. 西伯利亚一般不被俄罗斯人称作“俄国”
  3. 这是一双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
  4. 他死前一个月,我怀着恐怖发觉,他的思维能力衰退了,减弱了,仿佛蜡烛即将熄灭,屋子变得昏暗无光了,不久他的谈吐枯涩了,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寻找词句,往往只能发出几个近似的语音,到最后他不再讲话,只是问一声自己是不是该吃药了。
  5. 他历经风霜,而一生又如此短促!

谁珍惜幸福,谁就要及早辞别人间,世上没有持久的幸福,正如没有永不融化的冰雪一样。

  1. 伸向每个人头上的猛兽的利爪来自没有心肝的胸膛。
  2. 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看看周围发生的一切,看着千百万波兰人戴着手铐脚镣走过弗拉基米尔大道,看着农奴制度的现状,看着一名叫做拉什科维奇的将军在霍登广场上被士兵活活打死,看着大学生们突然失踪,而无动于衷的青年,我们还可以像他们期待什么呢?为了这一代人精神上的净化,为了给未来提供保证,他们必须愤怒,必须不顾一切,视死如归,对十六七岁的孩子们的残酷惩罚,是惊心动魄的一场课,也是对每个热门的一种锤炼。
  3. 玩弄==自由主义==词句是危险的,从事秘密活动更是不可想象,一滴不小心为波兰洒下的眼泪,一句大胆说出的话,可以换来几年的流放,特务的迫害,甚至单人牢房。但正因为如此,这些说出来的话,这些流出的眼泪,才格外重要。有时年轻人会因此而丧生,但他们死了,为了解开俄罗斯的司芬克斯之谜,而进行的思想活动,不仅不会终止,而且会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完全正当的。

  1. 向往的事情太多,如愿以偿的事情又太少。
  2. 奔放的热情有时胜过一切道德说教,更能防止真正的堕落。
  3. 青年一代没有青年一代的气息,这样的民族我认为是最可悲的。
  4. 法国大革命的“复辟时期”是“老年的复活,”与青年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法国成了老年人的天下,实惠主义,也就是市侩精神,抬头了。
  5. 我们也胡闹,也喝酒,但是基调是不同的,音域高得多,目的是忠于自己的使命,假定有错,那也一定是为了真实的信念,我们都为了共同的事业而服务,因此尊重自己,也彼此尊重。
  6. 总有一天会有一个青年人这么报答您的努力,指着你的鼻子冷笑道:走开,你已经是落伍者了。
  7. 大火含有革命的意味,他嘲笑私有制度,消灭财富的差别。
  8. 您最好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你得救的最好的道路。要了解俄国的法庭. 监狱. 警察是怎么回事,一定要去当农民,当仆人,当工匠或者小市民。政治犯大多属于贵族,他们遭到严格的监禁,野蛮的惩罚,但他们的命运是不能和胡子拉碴的穷光蛋相比的。
  9. 彼得三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 亚历山大一世分别在1762. 1763. 1774. 1801年废除秘密审讯和庭训制度,但是多次废除恰恰反映了这条法令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贯彻。或者说,法律,仅仅是一条法律而已。
  10. 给人贴上标签,不加区分,一律看待,这是世界上最没见识,最不人道的事情,名称四个可怕的东西。
  11. 我没有责任替立宪制政府辩护,如果我这么做了,我才是要受到处分的。
  12. 野兽和疯狗咬人的时候,尚且要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夹起尾巴,可是这位装疯卖傻的御前大臣,贵族,有老好人名声的人,却恬不知耻地开了这么一个卑鄙的玩笑。

从这里我走向苦恼之城 / 从这里我走向罪恶之渊 ——《神曲》里刻在地狱的大门上的字

你怕什么?凯撒在你船上!

凯撒坐小舟,舟中人惧怕风暴,但凯撒相信自己不会死亡,就如是说。

  1. 在尼古拉那邪恶的,不人道的皇朝档案中,保存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弥天大罪啊,这些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因此不予以重视,不加理会,明知他们发生在遥远的可怕的远方,无声无息地淹没在官厅沉寂的深渊中,或者扣留在图书审查机关的抽屉里。
  2. 讲话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说服别人,我之所以加上这句话,这是世界上最有力的证据,他让你一个人相信,杀死另外一个无辜的人是一件一文不值的事情。
  3. 俄国生活令人窒息的空虚和苦闷,以独特的方式与充满活力的,甚至狂风骤雨般的性格结合之后,就在我们中间培养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人物。
  4. 缺少一种决断,一种目标,一种意志力与想象力,人只是在活命,不是在生活。
  5. 我对他始终不卑不亢,他却要我卑躬屈膝。
  6. 果戈里掀开了帷幕的一角,让我们看到了俄国官僚的丑恶面目,但是果戈里不得不对它们付之一笑,他的伟大的喜剧天才压倒了他的忿懑。何况俄罗斯书报审查制度的枷锁束缚了他的手脚,他几乎很难接触到这个肮脏地窖的最底层,然而俄国的贫困百姓正是在这里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7. 官僚制度统治着俄罗斯东北各省和西伯利亚,它在那里通行无阻,毫无顾忌,天高皇帝远,大家参与分赃,掠夺成了共同的事业。

  8. 尚武精神对西伯利亚人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普遍的,习惯于危险,习惯于机动灵活,使西伯利亚农民比大多数俄罗斯人都具有英雄气概,更能随机应变,具有反抗精神。由于教堂遥远,他们的头脑更容易摆脱宗教迷信的影响,他们对宗教是冷淡的,大多数是分裂拍教徒。
  9. 这个所谓的改革是政府推行的“德政”,他粉饰门面,自吹自擂,弄虚作假,然后冠冕堂皇地加以总结,使一些人大发横财,另一些人吃到苦头。
  10. 这片官场的沼泽地无论怎样肮脏,怎样遍地泥泞,我还要讲几句话,对于无声无息死于忧患的受难者,这些揭发不过是一点微不足道的. 无足轻重的补偿。
  11. 这一切都是一纸空文,事实上,把土地划分为私人所有,已经成为盗窃国家财富和迫害农民的万恶之源。
  12. 法律的困境在于,人究竟应该按照法律行事,还是应该按照对法律的解读行事?如果解读,什么样的解读是正确的解读?

读到这里发现原来大一时候已经抄下了和现在如此有共鸣的句子。“你遵循的是什么秩序?是谁维持的秩序?你在这个秩序下处在什么位置?你能对/为这个秩序做什么?”

  1. 不言而喻,维特贝格早到了一群骗子的包围,这些人把俄国看作是交易所,把官场看作赚钱的买卖,把职位看作发财的途径,不难了解,他们在正直的人的脚下挖洞。但是要让他落入陷阱,单单是盗窃还不够,还需要一些人的嫉妒,另一些人被伤害的虚荣的从旁协助。
  2. 国家财富是水淹不掉,火烧不光的,但我们不妨再加上一句,财富是可以被盗窃掉的。
  3. 我不是出于虚荣心而引用这些诗句,而是因为我珍重他们,为了这些青年人的呼声和青年人的爱,为了这种在他们心头激发的苦闷,是可以容忍九个月的监禁和维亚特卡的三年流放生涯的。
  4. 何必再去翻阅,观看他们的呀?用苍老起皱的手抚摸自己纯洁的婚礼服呢?
  5. 我不得不再向官僚世界告别,他们向我做了淋漓尽致的表演。
  6. 我所表达的,我所谈及的都是表面现象,我很少用语言去表述我内心的看法。
  7. 她惧怕过去,甚至不愿看到一切容易引起她回忆过去的东西,包括照片。

这是一个谜啊 / 在我生命的春天,我已经尝遍了人世间一切的苦难。

  1. 宗教不仅仅是教条和庸俗化。不是仅仅遵守斋期和夜间上教堂。贫穷助长了神秘主义的直觉意识,他们的信念接近宗教狂热病。是真诚而带有诗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