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基督教⚓︎

约 6223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21 分钟

感谢GPT-4o对本文档编写提供的帮助,尤其是百科文档阅读和排版。

一些神学家/经院哲学家汇总⚓︎

圣奥古斯丁
希波得圣奥古斯丁,354年出生于北非塔加斯特城(现阿尔及利亚),早年信奉摩尼教,后受新柏拉图主义和米兰主教安波罗修的影响,32岁皈依基督教,33岁受洗。之后成为希波的主教。 宗教主张:强调三位一体、原罪、自由意志、预定论和神的恩典。著作如《忏悔录》和《天主之城》深远影响基督教神学。 - 去世:430年,希波被汪达尔人围攻时去世。 - 地位: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教派尊为圣人,教会圣师。

圣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

  1. 神的本质:上帝是绝对存在,超越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对祂来说都是现在。
  2. 三一论结构:奥古斯丁用“记忆、理智、意志”类比灵魂,强调三者合一,类似父、子、圣灵的统一本质,三位一体但不分离。
  3. 圣灵的来源:圣灵由父与子而出,体现二者的“互爱”。
  4. 类比三一神:用人类的灵魂结构类比神的三一论,帮助理解神的统一和多样性。

奥古斯丁通过这套理论强调三一神的关系紧密,但位格有别。

一个神学派别划分🌟⚓︎

多明我派
  • 创立:1216年,由西班牙圣道明·古斯曼创立,起源于法国图卢兹。
  • 主张:道明会注重宣道、讲道,反对异端思想,主张通过学术和哲学传播信仰,强调《玫瑰经》的推广。
  • 中世纪:与异端卡特里派斗争,发展为托钵修会的主要分支之一。该组织是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
圣方济各会
  • 创立:1209年,由圣方济各创立,强调清贫和模仿耶稣的生活。
  • 宗教主张:过简朴的生活、捐赠财产给穷人、依靠施舍度日,推崇福音生活,注重慈善工作和宣道。
  • 历史演变:在托钵修会中崛起,先后分裂为守规派、住院派和嘉布遣派,后逐渐成为罗马教廷的重要力量,并积极开展全球传教活动。
  • 特点清贫、行乞生活
托钵修会 (Mendicant orders)
是==完全依靠捐助而生存的天主教修会==,他们不积蓄财产(个人和团体),需要发贫穷誓愿,以投身于宗教工作。中世纪后期随着本笃会和熙笃会等隐修会的衰落,很多非正统修会兴盛。为了争夺人心,正统效仿他们成立了托钵修会。因以乞食为生,所以称之为托钵修会,又称为乞食僧团、托钵僧团。
本笃会(Ordo Sancti Benedicti)

又译为本尼狄克派,亦被称为“黑修士”(得名于修会僧袍的颜色),是天主教的一个隐修会,是由意大利人圣本笃于529年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所创,遵循中世纪初流行于意大利和高卢的隐修活动。其规章成为西欧和北欧隐修的主要规章。本笃会隐修院的象征是十字架及耕地的犁。

圣本笃所订的会规共七十三章。非常生活化,照顾到祈祷、求知、劳动各方面,并提倡适度的灵修。会规规定会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财,一切服从长上,称此为“发三愿”。 本笃会会士每日必须按时进经堂诵经,咏唱“大日课”,余暇时从事各种劳动。会规要求祈祷不忘工作,视游手好闲为罪恶。

熙笃会(Cistercians)

十一至十二世纪;是一个天主教修会,遵守圣本笃会规,但是反对当时的本笃会,属于修院改革势力。清规森严,平时禁止交谈,故俗称“哑巴会”。熙笃会主张生活严肃,重个人守贫,终身素食,夜间冥想耶稣救恩与圣母功德,每日凌晨即起身祈祷或念经。他们在黑色圣衣里,穿上一件白色会衣,所以也被称作“白衣会”、“白衣修士”。

1098年,出生于法国香槟省贵族家庭的本笃会修士,莫莱姆修院的院长圣乐伯(Saint Robert,1028年—?),率领十九位志同道合的修士,到法国东部勃艮第第戎附近熙笃的一块沼泽地创建新修院,过更宁静、更简朴、更符合圣本笃会规精神的生活,远离人世,宁静独处,生活于简朴、克己、劳作、祈祷和阅读,并极注重团居生活中的弟兄友爱。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是==天主教会的主要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西班牙贵族依纳爵·罗耀拉与方济·沙勿略、伯铎·法伯尔等6个巴黎大学的学生,共同于巴黎成立,出于反宗教改革的需要,重视神学教育、对教会的忠诚度以及向青年传教,发愿守贞、神贫,并要求会士对修会及圣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稣会除了协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贫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兴学,他们首先在欧洲兴办许多大学、高中,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办学团体之一;

耶稣会格言是“愈显主荣”(拉丁语:Ad Majorem Dei Gloriam).

耶稣会是16世纪,天主教会为了应对新教理论的冲击,天主教内部产生了维新改革的想法。耶稣会的成立即是这股维新势力的一部分。其的宗旨是绝对效忠天主教会和教宗,降服一切“异端”,其实主要是遏止宗教改革的新教势力扩张。在反宗教改革风潮下的耶稣会认为“耶稣的天国”即包含在以教宗为代表的罗马天主教会之内,除此以外都是异端,因此对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各派都必须设法消灭。

詹森派(Jansenism)

也被翻译为杨森派;是罗马天主教在十七世纪的运动,是由荷兰乌特列支神学家康内留斯·杨森(1585-1638)创立,其理论强调原罪、人类的全然败坏、恩典的必要和预定论。

1602年杨森到比利时鲁汶大学读书。鲁汶大学中有两个学派,其中==一派支持耶稣会所提倡的经院哲学,另一派则支持奥古斯丁所提倡的预定论及恩典论==,而杨森则受到奥古斯丁的影响,接受了奥古斯丁关于罪和恩典的看法。之后他在鲁汶大学当圣经教授时,坚持与耶稣会的立场对立。1628年他著作《奥古斯丁传》于1640年出版,成为杨森派主要的神学著作。

天主在创世之前就已经拣选预定要得救的人,如果没有天主的恩典与拣选,靠着人的努力永远不可能得救,因为人的本性在堕落后已经全然败坏了,罪人无法自救,人被罪挟制的结果,导致根本没有自由意志,人若没有特殊恩典,便被肉体挟制,无法行善也无法避恶,无法达成天主的诫命。人只有借着基督之死才能得到救赎,而且人也无法抗拒天主的恩典,得救与否单看天主的预定,天主要赐给人的恩典不能被拒绝,也不需要人的同意,而在逻辑上人只是自然或超自然定命论的牺牲品,他的行为不是决定于自然就是决定于恩典,坚持唯独因信称义。杨森认为耶稣会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对天主的付托及信仰上的坚定少得可以;他们夸大人的善行,高举自由意志,以致于耶稣救赎的工作成了廉价的恩典。

福音派(Evangelical)

基督教新教的一个遵从近现代福音主义的派别,神学主张较自由派(主流新教)保守。福音派强调基督徒个人跟耶稣基督之关系,且重视将基督教价值观融入社会。有别于其他基督教主流教派,其==主要特征是直接通过传播基督来到的福音及传递基督的信息,达成耶稣教义的传播==。相比其他基督宗教派别,福音派往往具有更强烈传福音的意愿。

目前,福音派在拉丁美洲等地发展迅速,许多天主教徒以及其他宗派的新教徒都离开过去的教会加入福音派。根据2016年的统计,世界上大约有6.2亿人是福音派。换言之,世界上每四名基督徒中就有一人是福音派。福音派基督徒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大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都是福音派,因此福音派在美国政治中也有很强影响力。

福音派重视个人的皈依,认为归信基督教能够使个人摆脱原罪得到重生,过一种圣洁的生活、高度重视《圣经》的道理,持圣经无误论,部分较激进的派别支持圣经绝对无误。此外,福音派也很重视社会活动,主张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将教义融入社会,在LGBT问题、堕胎问题、性问题上采纳社会保守主义的立场。

大部分福音派不相信圣体的真实临在论,只认为圣餐是一种纪念仪式,并非主日崇拜的重要环节,大部分情况下福音派的主日崇拜也没有圣餐式,仪式以吉他、贝斯等现代乐器演奏的宗教音乐、牧师的讲道,以及公开祈祷为主。在能容纳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巨型教堂中举行主日崇拜也是福音派的一个重要标志。

基要主义(Christian fundamentalism)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基督教新教内兴起的一个运动。基要主义一般。基要派主张“圣经绝对无误”,反对一切自由主义神学(或称现代派神学),反对使用现代的社会科学方法对《圣经》进行批判。

基要派通常支持保守派政党,动员教友参与社会运动,反对堕胎和同性恋权利。

宗教故事录⚓︎

阿维尼翁之囚:教权和世俗权力斗争的事件

罗马教廷迁至阿维尼翁,始自13世纪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为争夺统治权及教会财产的斗争。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继位后依靠武力将许多伯爵领地并入王室,成为法国第一个专制君主。

他为了统一法国和对英国作战的需要开始向教会神职人员征税。此举严重地侵害了教皇利益,因为它势必减少教皇的收入。于是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于1302年发布通谕宣称,世俗君主无权对教会及神职人员行使权力。

而腓力四世则针锋相对,索性禁止法国货币出境。随后,法王又于1301年将法国大主教以叛国罪投入监狱,两年后,腓力四世又派人攻入教皇住所,将卜尼法斯凌辱殴打一顿,致使其几周后便死去。1305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一名法国主教当上教皇,取名克雷芒五世。由于惧怕意大利人的反对,克雷芒五世始终未去梵蒂冈,并于1309年将教廷迁至在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北部紧靠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

戈耳狄俄斯之结

古希腊语:δεσμός Γορδιου)是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在弗里吉亚首都戈尔迪乌姆时的砍断的一个著名的绳结。该典故一般作为使用非常规方法解决不可解决之问题的隐喻。

根据传说,这个结在绳结外面没有绳头。亚历山大大帝来到弗里吉亚见到这个绳结之后,拿出剑将其劈为两半,解开了这个结。

戈耳狄俄斯原本是农夫出身。一天在他耕地时,一只鹰突然落在牛轭上不肯离开,于是他赶着牛车往城里的神庙中寻求帮助。在城门口碰到一位同乡的女祭司,女祭司愿和他同行。戈耳狄俄斯当时尚未结婚,被女祭司青春美貌所打动,在途中向她求婚,女祭司答应了。正当此时,弗里吉亚国王去世,他无儿无女,王位出现空缺。国人得到神谕说未来的国王与王后正坐着牛车往这儿赶。国人找到戈耳狄俄斯,要他登上王位。戈耳狄俄斯忽然间又得江山又得美人,他决定把那辆为他带来好运的牛车献给宙斯。为防止别人把车偷走,他用绳子把车牢牢捆住,并打下了一个难解的结。这便是“戈耳狄俄斯之结”的由来。

后世作家记录了一个神谕:解开戈耳狄俄斯之结之人就可当亚细亚之王。

卡利古拉

加缪的论述(补充链接):主角卡利古拉...以残忍、恐怖统治与各种荒唐行径著称。在《卡利古拉》的最后一幕,他所主张的荒谬的逻辑失败了,他也被他所故意催生的政变集团所刺杀。许多评论认为这是一部存在主义的作品,但加缪一向反对别人给他加上存在主义的哲学立场标签。

  1. 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被压迫者,通过宗教形势表现反抗,基督教理论在西欧国家体系中被排除在政治哲学的框架之外,同时基督教的哲学与神学是剥离开来的?(存疑)
  2.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是理性主义,理性是真理独立于神学的源泉,理性与宗教信仰是完全独立又和谐的领域。

该隐(Cain)

第一个杀人犯,杀害自己兄弟的人:嫉妒、易怒、冲动的象征。

以下内容摘自Wikipedia

依《创世记》第4章,该隐是个农夫,亦是世界上第一个杀人犯。

该隐的父母是圣经提到的耶和华创造的第一对男女──亚当和夏娃,当他们吃了辨识善恶树的果子,背叛神之后就被逐出伊甸园。在伊甸园外,亚当和夏娃生了该隐、亚伯和塞特三兄弟,因此,该隐是人类的第一代后代,没有祖父母。

成年后,亚伯从事牧羊,该隐则务农为生。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该隐和亚伯分别向耶和华献上供物,亚伯献上“初生的仔羊和羊脂油”, 该隐献上的是“土地里出产的蔬菜”;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供物而未选择该隐的供物,该隐因此暴怒、忿恨之情溢于颜表。

耶和华跟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上帝并没有强迫该隐更换工作,因为该隐是有自由意志的,尽管如此,耶和华还是向该隐指出他不恭俭的放肆行径会导致什么后果。他警告该隐说:“你若不行善路,罪就伏在门前。它必追恋你。”

虽然耶和华责备该隐,却没有认为他已无可救药,反而对该隐谆谆教诲,告诉他只要痛改前非就可以获得奖赏,耶和华认为该隐是能够克服这个难题的。耶和华说:“你若做得好,岂不蒙悦纳?”谈到该隐充满杀机的暴怒,上帝说:“罪虽恋慕你,你要制伏它。”给该隐充分机会去检讨自己的行为。

很可惜,该隐对上帝的劝告充耳不闻,他把亚伯带到田间去,在那里把亚伯杀了。后来耶和华问该隐亚伯在哪里,该隐竟然向耶和华撒谎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该隐在杀死亚伯之前和之后,都不肯“做对的行为”。他宁愿让罪操纵自己,结果被上帝逐出人类家庭聚居的地方。 耶和华跟该隐说:“你做了什么?听着!你兄弟的血从泥土中向我呼喊。所以,你会被那张大嘴巴从你手中夺走你兄弟的血的泥土诅咒。如果你直到土地,它不再给你力量。你将在地球上成为一个不安分的流浪者。” 该隐对耶和华说:“我的惩罚太重了。今天你把我从土地上赶了出来,我必须躲避你的存在,我将在地球上做一个不安分的流浪者,谁找到我就会杀了我。”

  1. 不相信耶稣的:犹太教;
  2. 相信耶稣的犹太人:早期基督徒
  3. 马太 马克 路加 约翰 的书:耶稣门徒的记载,被整编起来。塔那赫里记录的律法:上帝和子民旧的约定:旧约,《新约》:信仰的是耶稣的话和事情。
  4. 上帝派来耶稣帮人类赎罪,死后复活再生天,是因为耶稣“就是通往天国的道路”,I’m the way
  5. 安条克:开始向非犹太人传教 -> 聚集成教会 -> Catholic church 普世教会 -> 犹太教只传给犹太人,不传给外人 ->耶稣的教诲是传给所有人的
  6. 罗马人的批评:异端!基督徒遭到大环境打压。【罗马的宗教形式:多神教,战神马尔斯,朱庇特这种】
  7. AD300 君士坦丁皇帝:在战争中看到类似十字架的形状,于是在盾牌上印了十字架,打赢了。【君士坦丁:第一位基督徒皇帝,《米兰敕令》AD313年颁布,确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8. 东罗马:亚历山大 + 安条克 + 耶路撒冷 + 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罗马,主教叫“牧首”
  9. 对于经文理解的不同与分歧:325年大公会:尼西亚公会 -> 对经文的理解 + 教会制度框架 + 仪式 + 耶稣是神吗?
  10. 451 第四届大公会:确认了耶稣二元论:既是人,也是神。
  11. 331年,圣经定稿:50本,有2本保存下来了。由不同人记载不同的故事。
  12. catholic Christian 普世基督徒
  13. 395年:罗马分裂:两极分化(君士坦丁堡 + 米兰)【狄奥多西】
  14. 西边:拉丁语写的【Pope教皇的提出,更多是政治色彩】,东边:希腊语写的
  15. 1054 东西教派大分裂:天主教:西边。Catholic / 东边:Orthodox正统教会,强调正统
  16. 西边:教会腐败:大量建立大教堂,拱顶、 神像:给人心理压迫感,给文盲百姓制造敬畏感。
  17. 快进到1517马丁路德:新教 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救赎了。Protestant:新教。
  18. 在胸口画十字的:天主教,教皇:天主教:最接近神的就是教皇。
  19. 新约 -> 天主教 + 新教 + 东正教

其他的内容⚓︎

  1. 亚当 + 夏娃 ->后代: 诺亚 /亚伯拉罕(易卜拉欣) Haran人 -> 上帝指示亚伯拉罕前往迦南 -> 上帝给亚伯拉罕立下契约:你和后代都需要子子孙孙遵守上帝契约/ 相信上帝
  2. 雅各:亚伯拉罕的孙子,遇到天使->雅各改名叫以色列 -> 雅各12子,其中约瑟因为得宠被兄弟们卖到埃及,12部落;
  3. 约瑟 ->帮助法老解梦,成为维吉尔.
  4. 雅各躲避饥荒,逃到埃及寻求帮助,成功;
  5. 法老担心犹太人会影响埃及人生活-> 奴役以色列人400年
  6. 摩西出埃及记 -> 摩西获得与上帝通话 -> 在红海前开河(上帝神力劈开)
  7. 西奈山谈话 : 上帝与摩西对话 , 十诫和律法,刻在石板上【永久契约,也是犹太教信仰体系的根基,是chosen ones天选之人】
  8. 雅各12个儿子的后代-> 扫罗:联合十二部落建立联合王国 ->犹大的后代,英勇善战,统一迦南 -> 所罗门,建立神殿,崇拜唯一的神 -> 分裂 ,北部与南部分裂,南二北10,南部叫:犹大,北部叫以色列王国

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BC722 以色列被灭;散落各地,犹大国幸存。Yehudi 犹大人 -> Jews

  1. BC597 第二次大入侵 巴比伦之囚 【希伯来文记载上述历史】
  2. BC538 波斯打败巴比伦 -> 犹太人被释放,回到迦南
  3. 罗马帝国:被作为行省,洗劫耶路撒冷,开启了犹太人的被压迫的历史;
  4. 1948 犹太人复国;以色列人,只认可大卫王(六芒星)
  5. 100AD 塔那赫: 妥拉/ 先知书/ 文集, 合成塔那赫:
  6. 犹太人认为大卫王之后会出现“弥赛亚”,会统治犹太人生活在理想国度。希腊人翻译的时候成为“cristos”,意思就是救世主。犹太人认为他还没出现。
  7. 伯利恒:神迹出现,没有性关系就怀孕的玛丽 -> 耶稣出生了。此时罗马统治者想要杀死耶稣,在神迹的保佑下,耶稣逃到纳萨勒,长大【传播教诲,此时不是宗教】,收了十二个门徒,带着他们前往耶路撒冷。因为耶稣认为他必须前往耶路撒冷,“我必须接受我的命运,我也许会死在那里,但是我也会重生”。骑着驴进城,谴责犹太教会长老的不公正不规矩行为,于是长老们密谋杀死耶稣。
  8. 重大事件:犹大的背叛:这里的犹大Judas和犹大Judah王国的那个犹大不是同一个犹大。“犹太”和叛徒犹大没有关系,有关的是“犹大王国”的那个犹大。【最后的晚餐】
  9. 抹大拉的玛利亚:碰到了复活的耶稣,通知门徒在加利利一座山上相会。要求把自己的教诲教导给众生,指导你们。
  10. Calvary:耶稣受难地:被钉死的地方
  11. 天主教皇庇护二世:基督教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强化西欧基督徒的自我认同

  1. 问题1:God :耶稣是神的儿子:因为耶稣称神为我的父亲,上帝也说,“这(耶稣)是我的儿子”:阿里乌斯教派, 同时另一派认为,耶稣就是神,说“我是神的儿子”是神在“人间的化身”。

卡诺萨之辱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而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这就是“卡诺莎之辱”。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克吕尼运动:主张提高教皇地位,反对教区世俗化,抵制世俗王权;Cluniac Reforms,是西方教会中世纪修道院制度的一系列变革,重点是恢复传统的修道院生活、鼓励艺术和照顾穷人。该运动始于克鲁尼修道院的本笃会修道院,该修道院由阿基坦公爵威廉一世(875–918)于 910 年创立。改革主要由Saint Odo(约 878 – 942 年)进行,并扩展到整个法国(勃艮第、普罗旺斯、奥弗涅、普瓦图),进入英格兰(英国本笃会改革),并通过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

  1. 乌尔班煽动演讲:发动圣战
  2. 邓斯·斯各特
  3. 本体论证明上帝存在
  4. 单子论

  5. 卢克莱修:原子论

  6. 埃阿斯(ajax)与索福刻勒斯悲剧:大小埃阿斯 + 卡珊德拉见伊利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