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李大钊文集⚓︎

约 1638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自由的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实现的。

摘抄

这本书是李大钊先生的全集,阅读时间2022.07.26,现在时隔将近一年,我终于有机会把当时的笔记整理成电子版。当时一共有5本书(可能更多,我不知道),我只阅读了其中的一本。那套丛书应该是这两年览古风兴盛后重新编修的,封面是有质地的绒布触感的包装,手感很好。

当然除开这些让人心动的表面上的东西,可能最打动我的是这本书展示了那个不同于官方宣传中革命先驱者李大钊的形象。也就是,他到底宣传了什么,他的观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段宣传这个,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文章,这些思想表现了哪些不同势力、不同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对他的影响?这些追根到历史源头,找寻作者写作轨迹的事情十分吸引我。

虽然我只阅读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观点已经十分具有前瞻性,包括对国内、国际局势的看法(中国的经济情形,不能超于世界经济势力之外);对妇女解放的支持(各国的妇女参政运动...在中国总会爆发),以及对知识分子有作为、深度参与民族解放事业的号召(我们很期待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在一百年前确实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那时候信息交流远不如现代发达,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尚未发生,“苏联老大哥”的经验甚至只是一些神化了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我们的优秀的思想家已经能够有预见性地对时事做出点评,已经能够有能力去思考、去辩证看待一些问题了,这是十分宝贵、十分值得珍惜回味的文字。


  •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是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变相为用,并行不悖的。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现实两面。有些杂草毒草,夹杂在善良的谷物花草里长出,也是自然现象;

  • “少年中国”运动(改造堕落的人心)、对中国的“精神改造”(物质改造)、“互助、博爱的道理”(创造“劳工神圣”组织)

  • 那些不劳而食的智识阶级,应当与那些资本家一样受排斥的。

    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

  • 我们相信人间的关系只是一个“爱”字;我们相信能爱人,人必爱我,施行爱字,必须有牺牲的精神。
  • "吾?小民,只是吃饭要紧"、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吾人均应排斥之。
  • “现代欧美的democracy,仍然不是真正的democracy,因为他们的制度都是男本位的。
  • 时代是最残酷的东西,时代的落伍者是最可怜的人;时代也是最有力的调和者;
  • 新亚细亚主义反抗日本大亚细亚主义,不是亲疏有别的,而是适应时代、世界的组织,联合一部分的亚细亚主义,是顺应世界主义的,挟公理,反抗强权;
  • 若教中国人牺牲了生命,他是万万不肯的,但是他天天都在牺牲、终身都在牺牲,却一点也不爱惜;

罗素:中国的出路在工业化,空洞地吵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是无用的,虽然不少人从伦理上谴责资本主义,但是只有资本主义才实现了工业化(在那个时代)

  • 道德遁入宗教中,柏拉图、康德都在努力地“构建起超自然边界”

    • “公平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
    • 道德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本能”(为全体而牺牲自己的心),和“保全自己繁衍后代”有同一根源;(达尔文的阐述,李大钊的总结)
  • 物质经济可以改变上层建筑,随物质而变动;

  • 新兴工商业阶级打破封建束缚的物质要求,为满足打开市场需求,扩张销路:自由主义;

  • 青少年的厌世自杀问题。“文明进步的结果是生活状态趋于复杂”,“自杀时代”“时代病”

    反抗颓废的时代文明,改造这缺陷的社会制度;

  • 摩尔塞利·斯里科《自杀论》

  • 颓废时代里的曙光一闪。
  • 新文学:为社会写实的文学。
  • “工读”:工作、劳工、读书
  • 不要套些假面具,把生活的神圣光华遮盖了;

若经济上的变动,那么精神上必有变动:孔子主义纲常名教,并不是永久不变的真理

安福会 - 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贵的,都是神圣的,总比一些吸着人血不做事的人好; - 我们很期待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 - 亚细亚青年的光明运动!(亚细亚的权力中心,集中在日本帝国主义、资本的侵略主义) - 饥饿是变革的原动力; - 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决定论:“把所有表现于历史中的特权阶级的全名表,都置于超自然的神力保护之下” “一种社会进化的研究”;

本质上是为了甩掉旧历史的报复,用新历史取而代之;

  • 我们所要求的自由,是秩序中的自由;我们所要求的秩序,是自由中的秩序;

    秩序是包蓄种种不同的机会,使其中各个分子可以自由选择地安排

  • 各国的妇女参政运动...在中国总会爆发
  • 毫无团体训练的人民,也不能产生有力的民众运动,“鼓动民众的运动”
  • 中国不欲振兴实业已矣,如欲振兴实业,非先实行社会主义不可;
  • 中国的经济情形,不能超于世界经济势力之外;
  • 俄国革命经验:列宁的“灌输论”

    历史上少数人做牺牲,多数人享幸福,几乎成了惯例,做牺牲的,多半得是智识阶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