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后殖民主义⚓︎

约 4050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14 分钟

序言⚓︎


  •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取代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一度雄踞西方文化理论界,它的主要理论基石是福柯和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的解构和“非中心化”思维模式

  •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带有明显的女权主义和解构色彩,霍米·巴巴的理论具有较强的“第三世界”文化批判和“少数族群”研究之特色的话,那么萨义德早期的理论则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其批判的锋芒直指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批判的理论基石就是“东方主义”。

  • 从18世纪的作家简·奥斯汀一直论到当今仍有争议的萨尔曼·拉什迪,从现代主义诗人叶芝一直论到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海湾战争中新闻媒体的作用,其间还透过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显然具有后殖民性的英国作家吉卜林和康拉德的小说,以一个比较文学学者的身份对这一学科的局限进行反拨,直到在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背景下全面描述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殖民地的反抗的历史,

  •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在北美最重要的翻译阐释者而一举成名,其后又以一个颇有挑战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的身份而活跃在女性文学界和批评界

  • 总之,原先的那种对殖民地的大规模武装侵略早已成为历史,但一些帝国主义霸权集团仍不忘对这些前殖民地进行文化渗透。如果说老殖民主义对第三世界的压迫主要表现在对之的压迫和掠夺的话,新殖民主义对第三世界则施行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渗透和侵略,对此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

导言 蒙太奇式的简述⚓︎


  • 在某一层次上,没有一个叫作“后殖民理论”的单一的实体存在。作为一个术语,后殖民主义描述的是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实践,就像女权主义或社会主义包含各种思想和实践一样。

第一章 属下阶层的知识⚓︎


  • 你在压缩的时间里,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强烈介入,经历了平常安乐生活的终结,你已成为了那些跨越不同时代并经历过冷漠的现代性的人们的象征。

  • 你是闯入者,你是错位的,你是不合时宜的。“难民”一词将你与你的国家隔离开来,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自己的信仰、语言、愿望、习惯及情感一脚踏进未被认同的、精神上深感陌生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关于中断、错位、不堪回首的刺痛和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加剧了后殖民时期的残酷体验,但也使其具有了创造性。

  • 他们以清除贫民窟的名义用推土机将她弄得遍体鳞伤。片刻之后,沿着古得街看去,索非亚镇就像是其中众多的受害者之一;一个男人被索非亚镇之刀刺伤,躺在露天的排水沟里,像一粒葡萄干撒落在散发着气味的下水道里,这个人由于多处被刺伤而濒临死亡,多处伤口还在流血;在这个将要死去的人的脸上显现出震惊、迷惑、恐怖、怀疑的表情。

  • 殖民主义者通常讲,是他们把我们带进了历史。今天我们要表明的是事情并非如此,是他们使我们离开了历史,我们的历史,让我们跟着他们,在他们的后面,走向他们的历史的前进方向。

  • 我是如此厌倦学习和背诵赞美水仙花的诗歌,我和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的”英国孩子的关系很别扭,我发现当我称自己为英国人时,他们会傲慢地责骂我:“你不是英国人,你是令人讨厌的殖民地人。”

  • 西方赢得世界并非靠观念、价值观或宗教的优越性,而是靠有组织的暴力。西方人常常忘却这一事实,而非西方人却从来都不会忘记。

  • 他们创造的不是国家,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在地图上绘制一些线条而已。

  • “我强烈赞成使用毒气对付那些野蛮的种族。”因此在索马里兰获胜之后,丘吉尔指挥了一场在伊拉克展开的英国皇家空军的军事行动,此次行动与上次类似。结果可想而知。起义的伊拉克人被成功地“安抚”了。他们制造战争并且称之为和平。这对他们而言有区别吗?丘吉尔第二年和“阿拉伯的劳伦斯”去开罗参加了一场有关英国托管地未来的会议,可没有一个阿拉伯人被邀请参加。他们任命了被法国人驱逐出叙利亚的费萨尔为伊拉克的国王。尽管巴格达强烈抵制,但事先安排好的公民投票还是使他当选了。

第三章 空间与土地⚓︎


  • 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无地状态”这个词在英语中只被写过一次,1851年赫尔曼·麦尔维尔曾写道:“在无地状态中存有最高真理。”

  • 认识到维系西方财富和利益的野蛮军事力量与其美学生活相联系;认识到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所罗门宝藏》(1885),洞穴恐怕就不一定会引发人们兴奋的想象,或者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印度之行》(1924)里的马拉巴山洞,就不一定会引发精神和性文化的困惑,就会发现其中到处是窒息和殖民暴力的记忆。

    维系西方社会纽带的不只是军事力量,还有文化理论

  • 西方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西方的民主体系一定是适用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最好的政治体系。然而,在许多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在这样的国家里个人湮没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群之中,民主会变成一种被大众以民主方式认可的暴政与压迫。在这样的国家,少数人没有合法的政治渠道去反对多数人的暴政。你自己数数看有哪些国家。

第四章 混杂⚓︎


  • 籁乐始于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后第一代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时期,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时那一代的歌手们开始创作他们自己的具有动感形式的籁乐,比如萨赫罗伊、法德拉和“切伯”哈立德等。这种音乐接近于西方的摇滚乐,受到自我表达的雷盖音乐和美洲黑人蓝调音乐的影响.

  • 这些籁乐不一定能提供一条契合政治和思想意识发展的向前的道路,但是它们表达了一些人的情绪。这些人发现自己正处在阿尔及利亚社会的混乱时期,处在与社会合法形式相对的另一边。籁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成功地为认同提供了基础

  • 对于欧洲人来说,面纱曾象征着东方的神秘的性爱;而对于穆斯林来说,它曾标志着社会地位。如今面纱的含义发生了巨大变化。

  • 然而,真正需要追问的却是表现他者的方式。

  • 在19世纪,西方人认为穿衣标志着文明,不穿衣服的人被认为是野蛮的。然而,到了20世纪和21世纪,半裸则标志着西方的优越感。

  • 如此一来,以解救受迫佩戴面纱的女性的名义要求去掉面纱和殖民者强行废除面纱这两者之间不幸有暗合之处

  •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蒙着脸就像是戴着一张面具,就像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盗贼和逃犯,他们戴上面具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目的是与当权势力进行抗争。

  • 答案是,这实质上不是一个性别问题而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有阿拉伯男性戴面纱的例子,比如,说含语的柏柏尔人就认为面纱是社会地位和男子汉的象征。柏柏尔人中的男性常年戴着一种白色或蓝色的面纱。出生在埃及的人类学家法德瓦·金迪这样写道:

  • 通常,理解面纱就意味着从面纱的社会语境之外来看待面纱,就意味着外部的观察者怎样来解释面纱。这与戴面纱的女性本人佩戴面纱的原因已经没有什么关联了。 毛姆的《面纱》

第五章 后殖民女权主义⚓︎


  • 但是,甘地还是非常有预见性的,他意识到如果不进行激进的社会改革,反殖民政治活动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他并不是一位寻常的反殖民民族主义者。甘地想改革印度社会、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和性别的不平等状况,而且还要把英国殖民者赶走。

  • 像以往一样,每个使穷人的状况恶化的计划,总是声称穷人是受益者。

契普克运动/环抱大树运动? 自下而上的全球化运动与自上而下的全球化运动和控制力量相抗争,而且这种抗争力量越来越强。

  • 是什么使后殖民女权主义具有了“后殖民”的特征?

  • 为了能够对第三世界的女性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发展出不同的读者群,在此我所要强调的是,该领域中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性必须被正确地评价,而且第一世界的女性必须要学会放弃作为女性所具有的优越感。

  • 后殖民主义意味着:赋予贫困者、无依者以及社会地位低下者更多的权利,宽容差异和多样性,在民主和平等(这种民主和平等拒绝把西方异化了的思维方式强加给三大洲)的框架内确立少数民族的权利、女性的权利和文化权利。后殖民主义抵制各种形式的剥削(包括对环境和对人类的剥削),而且抵制单纯为了企业资本主义的利益而施加的压迫性行为。后殖民主义对伴随着企业资本主义出现的社会关系的商品化及个人主义至上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后殖民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对贫穷者和无权者的剥削——从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到商品和作物之间不平等的价差,再到国际色情贸易。后殖民主义意味着任何人,包括男女老幼都能得到基本的安全、卫生、保健、食物和教育的保障。后殖民主义不但支持产业工人的事业,而且也支持下层阶级的事业。

  • 后殖民主义关照的是下层阶级和被压迫者:就像马克思主义者最开始做的那样。

  • 长期以来,后殖民主义意味着一种改变社会的政治,一种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政治,这些不平等包括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拥有的财富不同,国家内部的阶级、种族和其他社会等级不同,在社会和文化关系的各个层面上的等级不同。后殖民主义结合并吸收了来自激进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

  • 西方女权主义者却认为女性的家务工作也具有政治意义。但借助于心理分析和身份确认的手段,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观点更强调主体性和性别特征。

  • 印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达利特人——他们这样称呼自己(达利特的意思就是“受压迫者”或“破产者”)。

  • 这激励了全国各地其他战斗性团体的发展。现在为达利特人争取人权的运动在印度国内和国际上都在开展着。尽管开展了各种运动,但在许多方面达利特人的情况仍然和过去一样,没有大的改变。在2000年的古吉拉特邦大地震之后,出现了达利特人在分发救济品时普遍受到了歧视的报道

  • 这种政治活动正在努力把源于压迫之上的差异转化成一种积极的、跨文化的社会多样性。

第六章 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全球化⚓︎


  • 自治是我们的权力——就像是感觉阳光,嗅闻花香或热爱同类一样,无须施舍也不容剥夺。

    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罗杰·凯塞门爵士1916年

  • 殖民主义在殖民地国家人民头脑中所留下的仇恨

  • 他们因为坚信自己同胞的悲惨处境是整个社会的产物,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或者个人的不幸,而义无反顾地进行着革命斗争。

  • 要治愈殖民统治这一硬伤,就应运用外科手术而不是早期甘地所倡导的整体疗法。马提尼克的诗人和政治家艾梅·赛萨尔在法农逝世后给他写了篇赞语,其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政治哲学。

  • 在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世界的某些方面——尤其是日用品的生产被标准化了,结果无论人们在哪里买到的都是一样的牙膏和剃须刀。这种情况也许不会再继续了。麦当劳——这个名子已有了全球化的含义——如今已成为反资本主义者的斗争对象的象征。

  • 现在的危险是,似乎有一种新的自我解构的政治在起作用,其目的是通过树立自身的对立面来维护世界新秩序。很显然,资本主义甚至设法制造出抵抗自己的对象,组织并增加了自我抵制的形式。

第七章 翻译与转化⚓︎


  • 一种远在他乡的复制将会不可避免地与原地有所不同。

  • 创造一个隐喻就是在策划一个创造性的谎言,像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那样,一物并非其物,而非说其是其物。

  • 在《黑皮肤,白面具》中,他写道,黑种人早已被转化,不仅转换成了法兰西帝国主义政权下的殖民客体,而且从心理上说,他们的期望已通过一种灵魂转生的方式被改变为另一种形式。他们的期望已经被转化成了一种白人所期盼的期望,尽管他们绝不会,当然也不可能变成白人。他们有着黑色的皮肤,戴着白色的面具。

    全世界受苦的人 by 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