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些哲学⚓︎

约 6381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21 分钟

哲学词典⚓︎

  • idealism: 唯心主义
  • 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是否有可能知道存在独立于人类思想的事物。
    • 先验(超验):康德->
    • 经验主义(一种认识论):认为知识或证明仅来自或主要来自感官经验,洛克的白板|
    • 科学哲学:证据,实验证据
    • 自然哲学:知识的不断证伪
    • 最终依然回到了知识来源于感官还是推理的争论
    • 🆚 理性主义
  • 本体论上:人的思想的优先地位:
  • 在二十世纪之交受到罗素摩尔的猛烈批判
  • 涉及抽象 | 感知 (观念?感官?)的分野:主观和客观
  • 二十世纪后由现象学接过话语权
    • 是对经验和意识结构的哲学研究。在胡塞尔的构想中,现象学主要是对意识的结构和意识行为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系统的反思和研究。现象学可以清楚地与笛卡尔的分析方法区分开来,笛卡尔的分析方法将世界视为对象、对象集以及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对象。
    • 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探究方法,它拒绝自柏拉图以来主导西方思想的理性主义偏见,而支持一种揭示个人“生活经验”的反思性关注方法。松散地植根于一种认识论方法:“悬置判断”,epoch,具有怀疑论的色彩,胡塞尔的方法需要悬置判断,同时依靠对知识的直觉把握,没有预设和智能化,
    •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演变为更彻底的主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原深化为“纯粹意识” 或 “纯自我”,以便使知识的 “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性的基础上。
    • 海德格尔:将重点转移到“存在”而不是“意识”
  • 康德:先验唯心主义 ““所有通过感官和经验获得的知识不过是纯粹的幻觉,只有在纯粹理解和理性的观念中才是真理。 “ 相反,支配和决定我的先验唯心主义的原则是:“一切仅来自纯粹理解或纯粹理性的事物知识不过是纯粹的幻觉,只有在经验中才是真理。””

    • 用经验反驳理性;
  • 分析哲学 Analytic Philosophy

  • 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 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从词源学转向符号学,最终形成了结构主义

      概念的定义不能独立于由差异定义的语言系统而存在,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命名,事物的概念就不能存在。

  • 英美圈盛行,作为欧陆结构主义的对比
  • 逻辑实证主义: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
  • 形式逻辑、数学、逻辑
  • 语言哲学、心灵哲学、伦理学

  • 存在主义的概念是生存危机、恐惧感、面对荒诞世界的焦虑、真实性、勇气和美德。


综述:托洛茨基⚓︎

一、官僚主义:⚓︎


  • 1)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说:

    质疑:一份德国报纸刊登的讽刺:你们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与奶流成河的国家形象混同起来了,以致于不了解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能在一个时期上升至较高的发展水平。

某种程度上很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指数获得了提高,但是农业成为了发展的短腿; - 质疑:史塔罕诺夫运动:类似中国的大跃进,此事件被写进了《联共(布)简明党史》,一位煤矿工人一工作班次采矿102吨;成为苏联工业化运动中劳动群众热情高涨的标志; - 斯大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群众运动,出发点:抵制怠工,反对懈怠:强制性要求生产者提高生产目标;甚至舞蹈演员的训练强度也被迫提高了;强制性地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引起了很多反感;内务部也受到这种运动的刺激,加大了惩治犯罪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苏联大清洗,对于违抗命令者的惩罚强度扩大到了离谱的地步;

  • 社会主义竞赛: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

  • 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制,其特点即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民主”和“集中”这两个观念之联在一道,绝无矛盾。党所要严密注意的是:不仅是严格划清党的边界,而且要使所有入了党的边界的人都享有真实权力来决定党的政策方向。批评的自由和思想斗争乃是党的民主制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在人们所宣扬的,说布尔什维克主义不容许党内各种派别的存在,那完全是堕落时期的一种神话。实际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历史就是派别斗争的历史。一个真正革命的组织,既以改变全世界为任务,并且集合了最大胆的迷信破坏者、战士和反抗者在它的旗帜之下,那它怎能平静地存在和发展下去,而没有思想的冲突、没有内部集团和暂时的派别组织呢?

  • 官僚阶级的腐化堕落:严重的苏联内耗问题;

迷失一⚓︎


  • 哲学的贫困:无产阶级经济斗争与经济组织。
  •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收买、腐蚀、蛊惑,从而扰乱工人阶级,失去无产阶级革命性与斗争性,没有“老宪章派”的革命热情。
  • 政治斗争策略:谴责拉萨尔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一样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

拉法格:娶了马克思的次女。同样也是法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

  • 《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 《哥达纲领批判》❌

2021.9.25⚓︎


  1. 考茨基断言:“帝国主义是高度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每个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力图吞并或征服愈来愈多的农业区域,而不管那里居住的是什么民族。但是,这个定义是凭空捏造的。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恰好不只是力图兼并农业区域,甚至还力图兼并工业极发达的区域,吞并一切国家,争夺世界霸权。考茨基的定义竭力要掩饰帝国主义的深刻矛盾。
  2. 考茨基在同右派库诺争论时,反对把帝国主义解释为一个经济上的时期或阶段,认为帝国主义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而只是现代资本主义政策的形式之一。是金融资本“比较爱好”的政策,可以而且应当同这种政策作斗争。但是,正如列宁所指出:“这种反驳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却等于更巧妙重隐藏地(因此是更危险地)宣传同帝国主义调和“
  3. ”而不触动托拉斯和银行的经济基础,那就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不过是一种善良而天真的愿望而已。考茨基把帝国主义的政治同它的经济割裂开來,把政治上的垄断制和经济上的垄断制割裂开来,这就为他的改良主义 “超帝国主义论"铺平道路。既然他把帝国主义说成只是资本主义讲行扩展时可以采取的形式之一或一种政策,那么他也不难编造出新的论调宣扬帝国主义能为另一种政策所代替,这便是“超帝国主义”
  4. 考茨基宣称:“从纯粹经济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不是不可能再经历一个新的阶段,即把卡特尔政策应用到对外政策上的超帝国主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全世界各帝国主义彼此联合而不是互相斗争,“实行国际联合的金融资本共同剥削世界来代替各国金融资本的相互斗争”。虽然考茨基自己都担心“它能否实现,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前提对此作出判断”,却仍然壮着胆给人何开支票说:“不管怎样,资本主义的这样一个新阶段是可以设想的”,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超帝国主义暂时“可能在资本主义的范围肉造成一个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期待的纪元»
  5. 推论发展的趋势是走向车断组织.因而也走向一个全世界的垄断组织,作为探讨并非绝对不可;但它没有内容也毫无意义,只会使人忘却当前现实生活中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酷事实,并从革命斗争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正如列宁所指出,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社会意义“就是拿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达到永久和平的希望,对群众进行最反动的安慰,其方法就是使人们不去注意现代的尖說矛盾和尖說问题,而去注意某种所谓新的将来的‘超帝国主义’的虚很前途”;同时借助对资本主义的和平新纪元的希望..
  6. 社会主义工人国际联合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右派和中派,同共产国际展开斗争。

2021.6.30⚓︎


  1. 只给政府的拥护者以自由,只给一个党的党员(哪怕他们数量很多)以自由,这不是自由。自由始终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他不是对“正义”的狂热,而是因为政治自由的一切教育的、有益的、净化的作用都和这个本质相联系。如果自由成了特权,那么就不起作用了。
  2. 她是拥护和支持苏维埃制度的,但她认为,如果没有民主保证。苏维埃也不可能发挥作用。自由主义
  3. “随着政治生活在全国受到压制,苏制埃的生活也一定会陷于瘫痪。”但可贵的是其中闪耀着板为深刻和富于远见的思想火花,对未来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颇有参考价值。
  4. 如卢森堡认为,正是因为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主义是整个阶级和全体人民群众的事业,所以少数人企图以命令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主宰世界是行不通的,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厉史任务。又如她指出,缺乏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就不会有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只会使全国政治生活受到压制;从而成为一种“虚伪的生活“。在这种虚伪的生活中,官僚风气就会成 为“唯一的活动因素”。结果会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逐渐衰竭。
  5. 俄国文学在沙皇政府统治下的贫困国土上,在巨大的监狱里创造了自己的精神自由和最丰富文化的王国。在这里面人们可以呼吸并参与文明世界的利益和思想动向。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变成一股社会力量,并通过教育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柯罗连科)而成为优秀人物的真正祖国。
  6. 柯罗连科?who?
  7. “他不是一个沙俄旧贵族的文人,而是人们的歌手”,一些通过流放体现的“徒劳示威”,但这种示威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却是必不可少的。

2021.6.27⚓︎


  • 在保障社会和平和生产稳定这种说得过去的借口下, 政府剥夺了工人阶级的合法武器。这一武器本可以使工人阶级能够从企业寡头那里争取更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
  • 16C下半叶,城市工人的购买力比上半叶降低了1/4.
  • 是由于工资和食品的不平衡导致了人民生活的贫困。
  • 封建时代,“健康、成熟”的经济注重“共同利益”,16C,国家利益的概念取代了共同利益,民族国家形成了。人们不再把它视作一个保持各方平衡的组织,而是一个由君主保证其正常运转并且努力促使繁荣的商业公司。
  • 君主“直接掌握了开发和利用某些国家资源的能力”
  • 在实践中,资产阶级却是执行这项君主政策的工具和受益者。
  • “加尔文教为16世纪的资产阶级做了马克思为19世纪无产阶级所做的事情”,他赋予了资产阶级一个新的理论,更加符合资产阶级对商业和利润的深切渴望。加尔文教义的第一个系统的宗教理论体系,承认、称赞系统效能,它的敌人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为私利和夸耀滥用财富。
  • “正常人追求的是问心无愧,把厚颜无耻奉为信条的并不多见”
  • 在法国,君主权力的巩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
  • 法国资产阶级带有它自身有的意向。具有应变能力,却又想抱住既有利益不放,精于买卖,但是在方法上习惯于墨守成规。
  • 封建制度的最大缺陷,可能是过于坚固。
  •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格拉休斯的阐述:基督教教会的两元性:基督教世界同时存在精神权力世俗权力,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绝对权威,但是彼此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的互相协助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不过从根源上讲,他们的来源都是上帝, 所以有共同的神圣本源。(coordinate powers)但是他没有界定哪个权力更高。
  • “政教关系的模糊性”带来的后果是,在西欧社会基督化的过程中,尽管牧师的权力高于世俗王权,但是教会在社会管理的事务对王权有事实上的依赖,最终为政教纷争埋下祸端。

??

??

???

??

经验批判主义:创始人:E·马赫,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当做认识世界的局限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强调科学理论不过是作业假说:极大地影响了逻辑主义和实用主义。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批判系统阐述如下:

  • 批判马赫主义的哲学前提,提出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和哲学的原则;
  • 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 批判马赫主义主观真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论;
  • 批判马赫主义实践观,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 对物理学革命成果进行哲学总结,提出物质的哲学定义。

待补充

苏联集体:

??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1964年被开除党籍,1986恢复,是少有的活到80年代的列宁的战友。

???

1964-1980苏联总理(部长会议主席)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三朝元老。他兄弟是米格设计局创始人。

苏联氢弹之父。

  • 列宁对马克思思想的补充:帝国主义思想、无产阶级先锋队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

  • 迪维尔热 《政党概论》

    • 认为列宁的政党只是“代表了”无产阶级,而不是起源于无产阶级,因此必然会陷入到雅各宾派的狂热之中,从而盲目地在不具有社会基础的地方尝试革命,必然会遭受失败(社会学角度)
  • 葛兰西:弹性的民主集中制而不是官僚主义的集中制,宗派主义和工人运动本身就是对立的。

卢卡奇
  • 一旦官僚主义集中制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领导集团会像宗派主义组织一样形成独立于工人阶级运动之外的独立利益,此时党组织就会陷入某种寡头政治中,党组织超越了工人运动,成为了目的本身。(党成为了宗派)

  • 主体性:康德最先提出的观点。“自我意识”,人对自然的主体性、人自我的主体性。 谁才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能否允许党员成为有产者?成为当时争论焦点

1951-1954的整党活动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阶级故意破坏机器的运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工人要学会把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区分开来”

  • 共产主义者同盟之前的工人阶级革命团体:工联、工人同盟、工人联合会。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 劳动者因为大工业集中的缘故,素不相识的人自发地组成同盟,但是竞争使得利益分散,需要进行政治性的联合。政治同盟出现了。

魏特琳的正义者同盟,均带有一定空想社会主义性质,并且都有一些秘密结社的残余在,没有破除迷信。

??

上帝选民同盟、流亡者同盟章程

工人阶级政党思想:把无产阶级联合在周围。

暴动领袖、革命专政学说,认为只需要高度纪律化的成员不多的武装政党,就可以大有作为。(秘密结社,但是即使成功了也是少数人的专政):但是没有掌握群众,四季社失败了。

最早从巴贝夫开始,继承法国大革命传统,小册子、报纸和俱乐部。

  • 中世纪的城市民主制度,法国的封建专制主义顶峰、英国率先实现资本主义自由经济。 资本主义政党发展也不健全。

  • 宪章派:也分左右翼,左翼支持激进社会革命,右派认可和平合法手段实现目标。


??

??

  • 1864年第一次共产国际 ,1876结束
  • 第二国际:1889-1914,社会主义国际。

  • 拉萨尔派的绝对集中,崇拜领袖、个人独裁、宗派主义。拉萨尔本人死于和情敌的决斗。

  • 埃森纳赫派的民主制,从自治、松散走向民主,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人的努力。

  • 哥达纲领:上述两派的和解合并与德意志社会民主党的成立。党章的设置安排等。最终民主派取得了最后胜利。德意志社会民主党成为第二国际的重要组织。

  • 俄国的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与苏俄工人运动

    • 农奴制、资产阶级专政
  • 从民粹派的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等,到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团体。

  • 查苏利奇 列宁,火星报、曙光等几份报纸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社会民主工党的宣传报纸。

  • 马尔托夫成为孟什维克的领导者。

  • 列宁和马尔托夫的争论:如何建党?党员选择?入党门槛?如果要吸收更多党员,那么该如何设置入党环节?

  • 罗莎卢森堡对列宁建党原则(自上而下,而不再是原来的自下而上)的反驳、托洛茨基对列宁的质疑:“成为压制党内意见的工具”

  • 列宁是否把所谓的党变成了集中主义的代名词?是不是所谓的党,也只是一些职业革命家的组合?是不是列宁事实上就是绝对反对民主主义的呢?底层只需要机械地、教条地、盲目地听话,事实上和群众之间筑起了不可逾越的墙。

  • 卢森堡认为列宁“把布朗基密谋集团的运动的组织原则机械地搬到社会民主党人的工人群众中来。”新形势下的工人活动,社会民主党人不能简单地与工人阶级的组织建立联系,不是吆喝指挥,而是嵌入工人阶级运动之中。因为社会民主党人本身就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期望自己成为脱离开工人运动,成为一个高明的、隔岸观火的、以为自己能够成为洞察工人运动一切的“历史的万能的舵手”,那是工人阶级过去的运动。只能使自己成为工人运动的障碍。

  • 社会民主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建立的党,才是符合当时俄国革命条件下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但是大家都同意,组织原则都适用于革命条件,服务于阶级需要,是革命策略的一部分。

  • 民主集中制扩散到共产国际,并成为指导几乎所有共产党的章程内容。放弃集中原则几乎不可能。

  • 斯大林改善发展了苏维埃民主制,把列宁打算消除的弊端强化了。把政治局书记处作为党政的最高权力执行机构变成党的最高决策机构,取消了监察机构,设置为监督中央决议执行情况的附属机构,严重削弱了对全党的有效监督。

  • 赫鲁晓夫:继承了委任制的干部任免制度

  • 《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针对党派林立的情况,规定了禁止派别活动,一旦发现立即解散,无条件开除出党,

  • 政治遗产:革命场域的农村政治动员:

    • 访贫问苦和诉苦运动:面向底层的政治动员。贫农的诉苦与接发。
    • 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
    • 认同意识的提升
  • 制度建设、意识形态为内核的政治鼓动:革命动员体系。党深入基层的组织,松散变为紧密,无政府主义与很强的纪律性、很高的服从性。

  • 大跃进的建设:军事共产主义、大兵团作战、共产主义协作精神

  • 金字塔式的动员体系与一元架构

  • 后全能主义时代的农村政治管控

  • 网络民主的建立与坚守执政党的舆论阵地:在XXX领域的指导地位

  • 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倒挂现象,明细权利责任边界

    • 党代会制度
  • 造神派: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改善马克思主义,创造一种“无神”的社会主义宗教、宣称宗教才是社会主义的组织力量。

  • 列宁《帝国主义论》

社会主义思潮卷⚓︎

  • 1796 《巴贝夫学说分析》:不指望开明君主可以成为立法者,而要求“独立掌权”,但是对阶级划分的不明晰,导致绝对平均主义的泛滥;
  • 19世纪,英国率先产生了近代大工业
  • 1830 空想社会主义

    • 圣西门(1760~1825)

    “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 | 反对“无政府主义”和绝对平均 ;

    按劳分配 | 阶级斗争存在 | 意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 傅立叶(1772~1837)

      提出“法朗吉”:和谐制度下的基层组织;

      规划资本主义商业 | 寄希望于资本家和国王实现理想,缺乏群众性

    • 欧文(1771~1858):提倡社会改革

!!! note 法伦斯泰尔 | 伊加利亚

法伦斯泰尔: 傅立叶主义者的后期信徒,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派**,反对争取民主改革的尝试

伊加利亚:卡贝在拉美的信徒试图建立的乌托邦城市;

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同启蒙学者的完美诺言相比,理性的胜利不过是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