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中国古典-诗

约 2800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9 分钟

## **冬日克一过访和赠 其三** 【清】黄景仁 **知君兴尽欲回舟,日暮天寒不可留。** 百岁去时何鼎鼎,半生行道苦悠悠。 青山未买元晖宅,江水能言洗马愁。 前路酒徒相问讯,故人久已敝貂裘。

## **凤求凰** 【汉】 司马相如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 **代悲白头翁** 【唐】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 公子行 【唐】 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 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 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 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 戏呈孔毅父 【宋】 黄庭坚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 **临终诗** 【清】 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唐】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蛾散,杨子江头月半斜。

## **江楼夕望招客** 【唐】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 **一七令** 【唐】 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 忆昔 【唐】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已,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舞剑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 拟行路难(其十三) 【南北朝】鲍照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 马嵬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无题 【唐】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送萧处士游黔南 【唐】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 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 拟行路难(其十七) 【南北朝】 鲍照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 独不见 【唐】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 为贾师雄发明古铁镜 【唐】 吕岩 手内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艳长春。 **须知物外烟霞客,不是尘中磨镜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唐】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 筹笔驿 【唐】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 日出行 【唐】 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格律⚓︎

平仄

“平仄”是现代人写旧体诗的第一大障碍,但只要明白其规律,平仄也是不难掌握的。“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

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 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2144114, 2421222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你可能会说,不对呀,“不尽”的“不”字读第二声(阳平),应该是平声啊?没错,今天普通话来读,“不”字确实是平声字,但古代读音与今天有所不同,古音的“不”是属于另外一种声调——“入声”,古人将‘入声’归入‘仄声’里面, 所以,杜甫的这两句是是完全合乎“格律”的要求的。只是今天“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分别变成其他三种声调,那怎么区分呢?不用区分,就按今天的读音,将“不”归入平声就可以了。不过,在有些方言中,如广东方言,还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象“月”“一”“十”等,如果你能去分清楚的话,作为仄声使用也是可以的。入声字的特点,是发音短促,如此而已,南方人应该很轻易的分辨出来,但北方人就可能有些糊涂了。

平声字例:西、风、天、无、弓、安 仄声字例:远、剑、信、总、电、客 入声字例:出、业、设、速、入、杰

  • 没法分辨入声字的朋友就按普通话中的发音来用好了,反正我们写近体 诗又不是给古人看的。

以上内容摘自NJU小百合bbs:链接

以五言律诗为例⚓︎

首先五言律句只有四种格式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

七言⚓︎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