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
约 2477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冬日克一过访和赠 其三⚓︎
【清】黄景仁
知君兴尽欲回舟,日暮天寒不可留。
百岁去时何鼎鼎,半生行道苦悠悠。
青山未买元晖宅,江水能言洗马愁。
前路酒徒相问讯,故人久已敝貂裘。
凤求凰⚓︎
【汉】 司马相如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代悲白头翁⚓︎
【唐】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戏呈孔毅父⚓︎
【宋】 黄庭坚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临终诗⚓︎
【清】 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唐】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蛾散,杨子江头月半斜。
江楼夕望招客⚓︎
【唐】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一七令⚓︎
【唐】 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忆昔⚓︎
【唐】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已,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舞剑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拟行路难(其十三)⚓︎
【南北朝】鲍照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马嵬⚓︎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无题⚓︎
【唐】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送萧处士游黔南⚓︎
【唐】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拟行路难(其十七)⚓︎
【南北朝】 鲍照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独不见⚓︎
【唐】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格律⚓︎
平仄
“平仄”是现代人写旧体诗的第一大障碍,但只要明白其规律,平仄也是不难掌握的。“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
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 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2144114, 2421222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你可能会说,不对呀,“不尽”的“不”字读第二声(阳平),应该是平声啊?没错,今天普通话来读,“不”字确实是平声字,但古代读音与今天有所不同,古音的“不”是属于另外一种声调——“入声”,古人将‘入声’归入‘仄声’里面, 所以,杜甫的这两句是是完全合乎“格律”的要求的。只是今天“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分别变成其他三种声调,那怎么区分呢?不用区分,就按今天的读音,将“不”归入平声就可以了。不过,在有些方言中,如广东方言,还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象“月”“一”“十”等,如果你能去分清楚的话,作为仄声使用也是可以的。入声字的特点,是发音短促,如此而已,南方人应该很轻易的分辨出来,但北方人就可能有些糊涂了。
平声字例:西、风、天、无、弓、安 仄声字例:远、剑、信、总、电、客 入声字例:出、业、设、速、入、杰
- 没法分辨入声字的朋友就按普通话中的发音来用好了,反正我们写近体 诗又不是给古人看的。
以上内容摘自NJU小百合bbs:链接
以五言律诗为例⚓︎
首先五言律句只有四种格式
根据首字和尾字正好四类,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所以每一句只要知道开头的字 和末尾的字就知道这一句整个平仄情况了。那么开头和末尾的字怎么定呢?
七言⚓︎
孤平⚓︎
-
也就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上两个字,构成的形式全部一样。这样的话格律基本形式就确 定了。主要就是记住首尾两字的平仄规律。
-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 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 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 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