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人因工程⚓︎

约 2716 个字 2 张图片 预计阅读时间 9 分钟 总阅读量

Part 1: 人因工程学概述⚓︎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将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管理学以及各种工程学知识与方法相结合,探讨人、工作和生活彼此关系的新领域,主要功能在于研究如何设计一个最适合人的生活及工作的新环境。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定义: -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 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 - 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人因工程学的特点⚓︎

  • 用户中心:产品设计始终把用户放在首位,并考虑生产者和相关者
  • 个体差异:意识到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并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对设计的影响
  • 数据驱动:强调设计过程中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依靠科学方法使用客观数据
  • 系统观点:用系统观点考虑问题,意识到事物、过程、环境和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人因工程学的历史发展⚓︎

  1. 第一阶段: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
  2. 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时期
  3. 泰勒(F.W. Taylor)和吉尔布雷思(F.B. Gilbreth)开创动作时间研究
  4. 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开始保护劳工法案

  5. 第二阶段:1945年~1960年

  6. 二次世界大战和运筹学时期
  7. 人机匹配研究快速发展,应用于武器设计

  8. 第三阶段:1960年~1980年

  9. 迅速成长时期,应用于军事工业、航天工业、计算机公司等

  10. 第四阶段:1980年~1990年

  11. 计算机、灾难和诉讼时期
  12. 重大事故如三哩岛核电站事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等,强调人因错误的重要性

  13. 第五阶段:1990年以后

  14. 广泛应用时期,渗透到计算机界面、医疗设施、老年人产品等领域
  15. 关注满意度、幸福感、尊严

  16. 21世纪的人因工程

  17. 技术的人性化(如操作系统演变)
  18. 人的技术化(提高能力但可能产生依赖)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范围 对象举例 例子
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 机电设备、交通工具、建筑设施 机床、汽车、城市规划
作业的设计与改进 作业姿势、方法、工具配置 工厂生产作业、车辆驾驶作业
环境的设计与改进 声、光、热、色彩等环境因素 工厂车间、办公室、驾驶室

Part 2: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基础⚓︎

人体测量(Anthropometry)是指对人类身体各方面特征数据的度量,特别是人体的尺寸(静态和动态)、形状和耐力,以及这些数据在设计中的应用。

重要性:设计的前提,确保产品适合人,而不是让人适应产品。

测量姿势⚓︎

  • 立姿: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
  • 坐姿:挺胸坐在平面上,膝弯曲成直角,足平放地面。

人体测量仪器⚓︎

  • 人体测高仪
  • 人体测量用直脚规
  • 人体测量用弯脚规

静态测量数据统计描述⚓︎

人体测量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常用百分位数表示设计适应域: - 第5百分位数(P5):代表“小身材”,5%人群数值低于此值 - 第50百分位数(P50):代表“适中”身材 - 第95百分位数(P95):代表“大身材”,5%人群数值高于此值

百分位数计算公式: - 1%~50%: \( P_v = \bar{X} - (S \times K) \) - 50%~99%: \( P_v = \bar{X} + (S \times K) \) - \(\bar{X}\):平均值 - \(S\):标准差 - \(K\):百分比变换系数(查表)

百分比与变换系数K表

百分比(%) K 百分比(%) K 百分比(%) K
0.5 2.576 25 0.674 90 1.282
5 1.645 50 0.000 95 1.645
10 1.282 75 0.674 99 2.326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 静态测量:身体保持固定,测量构造尺寸(如身高、臂长)
  • 动态测量:身体移动,测量功能尺寸(如活动空间、伸展域)

常用人体功能尺寸测量区域示例

测量项目 男(P5/P50/P95) mm 女(P5/P50/P95) mm
立姿双手上举高 1971/2108/2245 1845/1968/2089
坐姿上肢前伸长 777/834/892 712/764/818

人体测量数据的影响因素⚓︎

  • 民族因素:不同民族有独特的人体数据
  • 性别、年龄因素:男性平均身高比女性高100mm;体形随年龄变化
  • 职业因素:不同职业群体尺寸存在差异

人体测量数据在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1. 极端设计原则:满足所有总体,采用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安全门高度以P99为依据)
  2. 可调设计原则:设计可调节范围,覆盖P5女性到P95男性(如办公椅高度)
  3. 平均设计原则:用于非关键工作,采用平均数值(如超市结账柜台)

设计基准点: - 驾驶舱设计:以臀部或眼睛为基准点 - 工作台设计:以手或眼为基准点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88)⚓︎

适用于1860岁男性、1855岁女性。全国划分为六个区域:

  1. 东北、华北区
  2. 西北区
  3. 东南区
  4. 华中区
  5. 华南区
  6. 西南区

身高、体重、胸围均值示例

区域 男身高(mm) 男体重(kg) 女身高(mm) 女体重(kg)
东北、华北 1693 64 1586 55
华南 1650 56 1549 49

人体模板的应用⚓︎

人体模板是按标准人体尺寸制成的二维模型,用于辅助设计(如工作台、驾驶室)。

案例:自行车设计⚓︎

自行车设计需考虑的人体尺寸包括车架高度、把手位置等,以人体测量数据为参照,确保舒适性和安全性。

总结⚓︎

人因工程学通过科学的数据和方法,优化人、机、环境之间的交互,提升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人体测量作为基础工具,为设计提供关键依据,确保产品符合用户需求。

人体生理特性与人因设计⚓︎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

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感觉适应现象⚓︎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

感觉信息分布: - 眼睛:80% - 耳朵:14% - 其他器官:6%

一、视力与视角⚓︎

视力定义:眼睛分辨物体细部的最大能力,以辨别最小视角(临界视角)的倒数为指标。

视角计算

\[\alpha=2arctg(D/2L)\]
  • \(\alpha\):视角(度)
  • D:视看对象两点间距离
  • L:眼至视看对象的距离

简化公式:可视距离 = 物体的长度 × 57.3 / 视角(度)

视角与视力关系表

h/d 视角(分) 视力
.017455 60.00 0.02
.000500 1.72 0.58
.000241 1.00 1.00
.000050 0.17 5.81

二、视野范围⚓︎

视野特点: - 最佳可视距离:上下10度 - 最近可视距离:上下60度,左右30度 - 不同颜色视野范围不同

应用案例:公路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需要考虑视野范围,确保驾驶员能够及时识别。

三、视距与作业⚓︎

视距定义:人在作业中正常的观察距离,通常采用380-760mm的视距范围。

作业精度与视距关系

作业类型 示例 视距离(cm) 固定视野直径(cm) 作业姿势
最精细作业 安装最小部件 12-25 20-40 坐姿
精细作业 安装收音机/电视机 25-35 40-60 坐姿或站姿
中等粗活 印刷/机床操作 <50 <80 坐姿或站姿
粗活 包装/粗磨 50-150 30-250 坐姿
远视 黑板/开汽车 >150 >250 坐姿或站姿

四、明视觉与暗视觉⚓︎

视网膜感光机能: - 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产生暗视觉(Scotopic vision) - 视锥细胞:对强光和色光敏感,产生明视觉(Photopic Vision)和色觉

适应现象: 1. 明适应:由暗处进入明处,约1分钟恢复 2. 暗适应:由明处进入暗处,约25-30分钟充分适应

应用案例:医院手术室照明设计 - 手术台照度:10000-50000lx(可调节) - 背景照度:400-500lx - 无影灯要求:20000-100000lx,光束直径10-25cm

照明设计原则: - 亮度比控制:邻近环境3:1,远处暗环境10:1,亮环境1:10 - 避免强反射面引起眩光

五、色觉⚓︎

颜色对比效果(从好到差排列): 蓝白、黑黄、绿白、黑白、绿红、红黄、红白、橙黑、黑绛、橙白

颜色辨别特性

色彩的心理效应: - 暖色调(红橙黄褐):温馨、和谐、热情、愉快 - 冷色调(青绿蓝):宁静、高雅、清凉

色彩搭配方法: - 同色系颜色搭配 - 相邻色搭配
- 补色搭配

应用案例:图书馆色彩设计 - 公共空间:暖色调,醒目温馨 - 阅览室:绿色为主,明朗宁静,有助于消除疲劳

六、视错觉⚓︎

主要错觉类型

  1. 长度错觉:物体两端增添附加物导致长短判断错误

  2. 方位错觉:物体被隔开或受干扰而歪曲形象

  3. 透视错觉:远小近大效应

  4. 对比错觉:周围物体大小影响判断

  5. 大小-重量错觉:小物体比大物体感觉更重

  6. 空间定位错觉:视觉与平衡觉不协调
  7. 颜色错觉:颜色影响重量感、空间感、温度感、声音感
  8. 似动现象:自动运动、诱导运动、假现运动

  9. 形状竞争:双重知觉现象

七、视觉运动规律⚓︎

  1. 运动方向: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视线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 观察象限:左上象限最优,右下象限最差
  3. 眼动协调:两眼运动同步协调
  4. 注视时间
  5. 基本辨认:0.07-0.3s(平均0.17s)
  6. 清晰辨认:2-3秒
  7. 阅读速度:180-240字/分

页面显示时间计算: 页面显示时间 = 清晰辨认目标时间 + 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 = 目标字个数 / 阅读速度

总结⚓︎

视觉系统的人因设计需要考虑视力、视角、视野、视距、明暗适应、色觉、视错觉和视觉运动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视觉疲劳,确保操作安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进行综合性的视觉工效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