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些高中笔记⚓︎

约 7788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26 分钟

前言

我以为我清理那段记忆已经很成功了,没想到“记忆还是像潮水一样在我身上涌过”。

  • 本部分的来源是高中时候一本语文摘记本,对于当今高考生已经完全没什么作用,因为在2020年之后,江苏省就不再是“散发腐儒气息”的语文卷,而是“迈步走入新时代,迎接新征程”了。

2019年考完我丢掉了我几乎所有的高中资料:试卷,卖了废纸;教科书,送给后辈(也有一部分卖了废纸);笔记本:大多流散在家的各个角落,然后在收拾杂物的时候丢进垃圾桶。但是这本摘记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后依然保存了下来,保存在我的书架上。四年后,我将它再次打开,摊平,把它制作成电子版。文字可以在屏幕上轻易地复制粘贴,但我却再也无法把写在这个本子上的文字复制、粘贴到另一本新本子上了。

想到一个墓葬墙壁上的一联短句:“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我在欣赏我的记忆。请不要轻易打扰它,和我一起安静地坐着,看着、思考着,就挺好。

扉页⚓︎

  • 语文整理本(综合式):
    • 几大要素:内容、结构、手法、表达、作用、概括、赏析、探究;
    • 一些要素: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时间、空间、个体、他人、社会、家庭、文化艺术、爱情、亲情、友情;

诗词歌赋⚓︎

古文中人物形象

  • 敏而好学、诲人不倦
  • 哀叹世道、爱国忠君
  • 治学严谨、忧国忧民
  • 刚正不阿、忠心耿耿、正直勇敢
  • 气质浑厚、聪明勤奋
  • 乐善好施、谨尊孝道、热情好客
  • 平易近人、待人真诚
  • 崇尚节俭、清正廉洁
  • 胆识过人、侠义心肠、有勇有谋
  • 心高气傲、不甘平庸
  • 学有专精、教人有方
  • 治理有道、因势利导
  • 不畏豪强、不惧暴吏
  • 顾全大局、持重稳重、明晓大义
  • 能言善辩、直言谏策
  • 仁爱宽厚、严而不苛、谦恭节俭
  • 克己奉公、才华横溢
  • 清高孤傲、性格耿直
  • 乐天知命、知足常乐、旷达乐观

  • 特形容女子的:

    • 端庄美丽、知书达理

古诗中的人物境况

  • 多年漂泊、仕途失意、年岁渐高、国难家亡

古诗中的思想情感

田园诗类

  • 淡泊名利、归隐田园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蒿”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 厌弃世俗、清高自洁
  • 苦中作乐、热爱生活
  • 对远离俗世的尘世生活的喜爱
  • 超然世俗、超然物外的陶醉
  • 闲适恬淡的心境
  • 远离官场、了无牵挂的惬意
  • 寄情山水、物我相忘的愉悦
  • 珍惜美好生活
  • 淡泊宁静、无欲无求

寄予友人、答、酬友人作的诗:

  • 对友人不被赏识的同情
  • 对碌碌无为官场的讽刺
  • 政治失意的苦闷
  • 自嘲自己富贵无望
  • 弃官归隐
  • 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被赏识的苦闷
  • 怀才不遇的同情、忧愤
  • 贫病交加的悲苦、生活困顿
  • 落魄无限的痛苦

惋惜(朋友 / 自己 / 怀才不遇),同情

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赞赏

送别诗:

  • 惜别之情、依依不舍
  • 离愁之深
  • 对友人前程的担忧、对前程的祝福
  • 思念家乡、思乡难归之苦
  • 劝慰友人宽解心中愁思
  • 劝勉后生、告诫后人
  • 劝勉友人积极入仕、一展抱负
  • 对友人的殷切期待

羁旅诗

  • 旅居异地的孤寂
  • 仕途遭贬的失意
  • 夜长梦多、辗转难眠的苦痛
  • 人至暮年、衰老之苦、韶华易逝之伤
  • 思乡情切
  • 无人陪伴的孤独、无人倾诉、没有知音的伤悲(知音难觅)
  • 羁旅劳累之悲苦
  • 不受重用、壮志未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
  • 积愤不平的爱国热情、功业未就的遗憾
  • 年华易逝的悲伤、年事已高
  • 国破家亡的苦恨、内心的无所适从
  • 生灵涂炭的伤悲、内心的无助
  • 忧愁满腹、无处排解的悲伤
  • 前途迷茫的伤感无奈
  • 家国破碎的伤感
  • 对故国的眷恋

其他咏怀、感怀诗

  • 兵荒马乱的悲哀
  • 现实苦闷、无处可去的悲哀
  • 王朝兴盛衰亡之忧
  • 借~浇心中块垒
  • 同情底层人民
  • 孤高守节、不甘落于尘世的无聊
  • 山河破碎、奸臣当道的深切忧虑、时事变换、忧时伤感
  • 年华老去的悲慨无奈、年岁日增的感慨、嗟叹年老伤悲之感
  • 对大好河山的赞美
  • 爱国情怀

古诗典型意向和相关作用

  • 梅:咏叹高洁、向往清高、(气质)想留住美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蝉:凄切、感慨旅途之悲、伤感、凄悼
  • 雪: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体察百姓、悲悯情怀;对自然的喜爱;“士”的高洁孤高;

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技巧

  •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省略;注意,律诗和绝句中没有对偶;
  • 选取典型景物;
  • 感官多角度渲染
  •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视听结合的方法

“营造……” 、 “奠定感情基调”(景色中有“凄”“冷”“寒”“悲”等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 、 “引出感慨” 、“烘托作者情感”

  • 感官与心理感受相结合,心理描写;

常与听、嗅等角度连用,或者结合下面的结合:

  •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营造XX的气氛,描绘了XXX的场面 / 情状 / 景色)
  • 直抒胸臆、以乐景衬悲情
  • 对比、反衬
  • 由远及近
  • 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相互映衬、丰富了内涵)
  • 虚实相生;虚写:想象;虚实相生:有现实,有想象;
  • 白描手法
  • 赏析词句的角度:

  • 结构; 2. 手法; 3. 情感; 4. 内容


古文中主要情感

  • 歌颂古人的高尚气节
  • 怀念友人
  • 劝勉后代
  • 记载英雄事迹

如果是行状、墓志铭:

  • 对友人高尚修养的赞扬
  • 对真情厚谊的珍视
  • 对友人不受重用被埋没的同情
  • 对对方大器晚成的期待
  • 肯定~才干政绩
  • 叹息~仕途坎坷
  • 惋惜~英年早逝
  • 追悼~深厚情谊

现代文阅读⚓︎

情节的专题整理

主要的题型: 1. 概括内容; 2. 情节的作用; 3. 情节的手法,这一专题按照这三个内容展开

  • 概括XX的主要情节,思路

    • 根据故事发生的进程概括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根据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概括
    • 根据线索概括
    • 根据场面概括
  • 情节的作用

    • 开头段:交代故事时间、时代背景、故事背景;点明人物身份;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为情节提供依据;烘托感人物心情,反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 中间段:照应、伏笔(点题)、联系主题主旨、下文情节、人物形象角度(表现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暗示文章主旨;
    • 结尾段;出人意料式(与前文伏笔照应、在情理之中);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产生巨大震撼;深化文章主旨;(有时这种题目和分析意蕴题结合起来,所以涉及对文章主题主旨的深度分析;
  • 情节的手法

    • 叙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 描写手法:对话、心理、景物、多种角度描写
    • 结构手法:线索、矛盾、冲突、悬念、铺垫、伏笔、波澜;
    • 第一人称的优点 :便于作者抒情、读者感觉亲切自然真实;拉近距离;情感真挚、意蕴丰富;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人性的光辉、增强感染力;感受人际关系的紧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 第三人称优点 : 全知视角,叙述者可以描绘多人的心理、文章有一定客观真实性;

小说 / 散文的意蕴分析题

描摹自然、歌颂人情类

  • 浅层 -> 内里 -> 深层 -> 宏观角度

(文章中写的是人,实际上反映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生活方式如何?)

  • 爱国思乡的情感
  • 眷恋家园的情感状态
  • 对家乡产生的失落惆怅之情
  • 内心的归依之处、对未来的期盼
  • 对美的渴求、赞叹

  • 喜爱当地人悠闲的生活态度
  • 赞赏人们悠闲的生活情态(享受生活、自然悠闲)
  • 反思快节奏的生活
  • 渴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 追求宁静、追求美
  • 重返自然、与自然为伴
  • 对破坏自然的深深忧思
  • 返璞归真的自然风貌
  • 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
  • 古朴典雅的文化内涵

  • 欣赏童真童趣
  • 歌颂亲情的伟大
  • 孩子无邪天真的赞美
  • 生命的热爱

一些用词:交代了、 流露出、 反映了、 表现出、 蕴含着、 折射出、 体现了 ...

自然与人类

  • 对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破坏自然的愧疚
  • 对自然的敬畏

  • 表现出当地人XXX的生活情景
  • 暗示着当地人XXX的性格特点
  • 寓示着XXX情节的发生 / 影响 / 暗示

  • 对乡下热爱自然、质朴、充满生机的生活的留恋
  • 对恬静乡间生活的怀念 / 乡村重归安宁,自然生机的怀念
  • 歌颂人性美
  • 对拥挤的城市生活的厌倦
  • 渴望重归此地、隐居乡间

  • 美好生活的期盼
  • 庄稼成熟的喜悦、生活改善的欣喜
  • 打麦场消失、没了孩子们嬉闹地的遗憾
  • 对乡村平静生活的回忆
  • 农民工的无法适应
  • 时代变迁、农民的不适

  • 展现XXX的生活状态
  • 让读者感受到 ?? 情感 / 滋味
  • 引起对生命的思考

  •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体悟到生命的尊严

  •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
  • 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 人对自然的不经意伤害也会有不经意的结果
  • 生活应该安稳、宁静、和谐、甜美
  • 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念、向往远方、热爱自然
  • 赞叹生命力

  • 对乡下生活的不舍和离开的无奈
  • 对热情好客、诚恳善良的XX人的喜爱
  • 对乡下质朴自然、富足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的留恋
  • 暗含了对城市忙乱生活的厌倦、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菱荡》

  • 通过片段细节、再现了江南水乡的世俗图景、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
  • 环境描写、展现农村美丽风光,表现自然景象
  • 通过人物描写、反映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揭示人性美

思路是 : 人对自然的态度 -> 积极(现在、未来、价值取向(赞赏还是思考)) / 消极(反思、回顾、惋惜、旁观)

感慨历史类

  • 昔日辉煌终成今日的衰败
  • 历史遗迹的记录功能有限、终会消失
  • 生前辉煌、难免死后被人遗忘
  • 时光无情、人本渺小
  • 人生终归虚空

  • 对过去美好乐园的追忆
  • 失去童真、时光消逝的叹惋
  • 对家园丧失的哀痛
  • 对教育现状的担忧、对儿童命运的关切
  • 社会环境恶化、今不如昔的感喟
  • 成人变得无情自私的反思
  • 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感怀类

  • 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死亡的超脱、坦然面对生死
  • 对未来的迷茫、思考
  • 童真失去的遗憾
  • 坚持自我、特立独行
  • 自我牺牲精神的赞扬

  • 人们精神、灵魂的麻木
  • 现实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 期待国人冲破束缚、追求新生活
  • 对祖国的眷恋、热爱
  • 强调了故土对人的巨大影响

人际关系、亲情

  • 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提防
  • 对亲人深沉的情感
  • 朴实百姓也有精神、文化生活
  • 做人要有情有义、互帮互助
  • 对宁静安详的生活状态的礼赞

意蕴分析的角度:人物上、结局(情节)、写作手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的命运

角度上:

  • 牺牲精神
  • 责任感、使命感、担当意识
  •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 理性使人脱困
  • 人性可贵、善的力量

  • 未能尽孝的自责
  • 对父亲、母亲、人的现状的担忧
  • 未能照顾父母的担忧
  • 感动

角度:对自己、对他人、对过去、对现在

爱情类、亲情类

  • 对坚贞爱情的讴歌
  • 对人间纯真感情的向往
  • 对人间充满贪欲、缺乏真情之美的批判
  • 对山民高贵人性的赞颂

通过萨拉的心理描写,表现萨拉的醒悟与决心;揭示小说主旨,美好温馨的生活需要双方的牺牲精神;用“情愿牺牲”呼应上文,使小说结构严谨

写作手法的作用 / 目的

  • 线索、贯穿全文
  • 揭示文章主旨,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 象征
  • 推动情节发展
  • 烘托、增添文章气氛

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 表现了XXX的情态
  • 与X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
  • 增强文字性、增添文化底蕴

开头的作用:

  • 点题
  • 表现XXX的情感
  • 写出了XX(人)XX(样子)的情感
  • 表现XXX的特点
  • 与下文的XX的情节铺垫 / 引出下文的 XXX 的描写
  • 点明文章主题 、 线索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 交代故事背景
  • 对比、否定、反衬某个事物、突出XX主体的特色
  • 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 总领全文

引用材料的作用 : 表达、内容、结构

  • 丰富作品内涵、增强 __ 性
  • 引出下文___内容
  • 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情感
  • 与题目、内容相贴合
  • 揭露__人 / ___ 现象
  • 引起思考

表现当地人 XX 的情态 / 刻画了 / 描绘了 / 展现了 ..

乡村 / 城市 / 环境的淳朴

展现了人情的温暖 / 脱离世俗的享受

衬托主要人物的XX

推动情节的发展

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

反映了XX内心的痛苦;

某物 / 意向的作用

  • 情感的寄托、情感的载体
  • 线索

景物描写的作用

  • 展现生活情态
  • 透露生活规律、节奏
  • 深化主题
  • 照应XX,结构完整
  • 与人物相对照,丰富人的形象内涵
  • 深化了环境的XX,为故事提供背景
  • 营造了XXX的环境,为XXX埋下伏笔
  • 推动故事的发展
  • 表达主人公的情感

例题

  • 《剃刀侠》中开头的环境描写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地点、交代任务的环境、背景、突出剃刀侠胆大、武艺高强的特点;

  • 《圣诞节的记忆》简析“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1. 从只有小狗陪伴看出她孤独;
  2. 从卖破烂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做风筝、为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以看出其贫穷;
  3. 满怀欣喜地送蛋糕等情节可以看出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 《歌手》 概括村民的生活状态
  1. 在日常生活中麻木;
  2. 人际关系真诚;
  3. 思想愚昧麻木;
  4. 环境恶劣
  • 简要分析《江底之夜》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 环境描写,描写江底的自然景象,暗示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
  2.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 《这是你的战争》,探究小说自然景物描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 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渲染气氛;暗示战争背景、形势严峻
  2. 腊梅林:用傲雪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3. 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遇到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4. XX,XX面对雪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的理解更深了;
  5. XX 走入腊梅林,人梅相映;暗喻坚贞的品格。

景物的特点(不全版本)

  • 山:高峻险恶;
  • 小城:平静恬淡、安静、宁静、生活节奏舒缓;
  • 农村:民风淳朴、环境古朴、生活方式原始、村民XX;
  • 老房东的生活:居住环境(贴近自然)、生活节奏(顺应自然)、物产丰富(自给自足)、山中关系(颇有意趣)

景物描写的手法

  • 视觉、嗅觉、听觉(多感官结合描写)
  • 色彩渲染、颜色烘托
  • 心理描写,和XX相结合
  • 动静、远近、高低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
  • 类比,将同类型的东西相比;
  • 对比:将不同的东西相比
  • 选取典型景物

选取 等典型景物,从等角度(感官),运用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等景物,表达了对之情;。

结尾的作用

  • 留白,增添小说张力;
  • 增添荒诞感,悲剧性,增强讽刺意味;
  • 呼应开头,形成完整的结构;
  • 对XX的描写,使文章带上了感伤色彩;
  • 与XX形成反差,增添小说张力;
  • 叙述语言克制,蕴含强烈情感;

人 | 物形象专题

性格特点

  • 人的心理、情感、生活态度、价值观、品行操守等内容;

热情坦率、豁达洒脱、乐于助人、刚强不屈、不畏劳苦、善良仁厚;年少老成、顽皮活泼、不卑不亢、处事有为、有强烈自尊心、倔强

形象特点

  • 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等考虑;要根据作者对其情感倾向,选择褒贬词;

从容不迫、认真负责、和手下配合默契、英雄气概、粗旷豪迈、忠于职守、言辞刻薄尖锐、有敬业精神、敢于说真话、坦然面对、勇于自我反省、不自以为是、性格偏执、机智敏锐、乐观坚韧、勇敢无畏、顾家思家、团结协作;追求自由独立、能干

小说要素对人物的作用 / 任务描写对小说的作用

  • 对人物的作用:对其他任务起陪衬、对比的作用;
  • 人物对情节的作用:成为全文的线索;
  • 人物对主题的作用:揭示文章主旨、点明主题

  • 《异禀》张汉在文章后半部分出现,有何用意?
  1. 照应话题、推动情节发展;
  2. 使前文看似松散的材料整合起来;
  3. 丰富了文章内容,展现社会生活的广阔;
  4. 使文章意蕴深远;

  • 《枪口下的人格》作者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的形象?
  1. 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和XX的真诚高尚作对比;
  2. XX的胆小怯懦和XX的镇定自若作对比;
  3. 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和XX的视死如归XX;
  4. 迈尔的无力粗鲁和XX的理性作对比

  • 《草根画家》 简析“我”对红先生形象的映衬作用。
  1. 我两次观看他作画的感受,映衬了他的技艺精湛;
  2. 我对山水画的感悟,映衬了他高尚的艺术境界;
  3. 我默不作声,退后几步的举动体现了他令人敬佩的品质;

物像对小说的作用

  • 小狗奎尼在文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2016)
  1. 奎尼经受的苦难映衬了我们的艰辛和坚强;
  2. KN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平等;
  3. KN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
  4. KN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们的孤单寂寞;

  • 小说花了不少笔墨写牛,分析其对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的作用。(2010)
  1. 牛不肯移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发抖,侧面表现峡谷的高峻险恶;
  2. 与我战战兢兢相映衬,与领队及汉子的无畏勇敢形成反衬;

  • 《会明》多次插军旗,有什么作用?
  1. 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
  2. 会明由对插军旗的渴望到不渴望不抱希望,形成反差的艺术效果;

  • 《作别三峡纤夫》:文中引用“拉纤小调”的作用。
  1. 再现拉纤场景
  2. 使纤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3. 丰富了文章内容
  4. 增强感染力

  •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探究小说的表达效果
  1. 呼应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2. 对冬日清晨环境的描写,让朋友的辞世带上了一层感伤的色彩;
  3. 清冷的氛围和朋友的欢快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张力;
  4. 叙述语言克制,蕴含强烈的情感;

  • 文章以虚拟的墓碑文字结尾,探究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 结构:照应前文,前后呼应,使文章成为有机整体,结构严谨;
  2. 手法上,文章以虚拟的文字结尾,戏谑夸张,增强了文章的嘲讽意味;
  3. 主题与情感上:突出了文人知识分子对世俗行径的鄙弃和愤慨,深化主旨;

  • 《古渡头》为何以任情高歌结尾?
  1. 情节结构上:突转,产生戏剧效果,以歌声结尾,耐人寻味;
  2. 情感表现上:以渡夫面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表现苦难之深;
  3. 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头的洒脱豪放,也反映其内心痛苦之深,形象更加丰满;
  4. 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的心态,深化文章主题;

解释句段含义

解释句段含义

  • 分清楚语句所在位置和类型
    •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 揭示文章主旨道理的语句
      • 总结、过渡、概括、深化
      • 议论、抒情
      • 修辞手法
    • 结构上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语句
  • 注意:有隐含意思的,要说出隐含意思,不回答修辞手法;多分几个角度,字字剖析,注意各个分句之间的联系;

分析句段作用

  • 从内容看(描绘了什么?)
  • 从主旨看(情感倾向)
  • 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位置)
  • 从表达看(修辞)

句子含义例题

  • 东XX井的陈皮匠“了解他的人都说XXX”这句话的含义
  1. 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
  2. 志向与众不同
  3. 古城的人不理解他的选择;

  • 《异禀》的结尾,“本来这都不是他解大手的时候”的意蕴。
  1. 表现了陶先生、陈相公想要有所作为,期待发达的心理;
  2. 表现了王二发达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折射出底层人小人物的物质和盲从;
  3. 蕴含了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有缺点的小人物的理解和善意的嘲讽;

句子的作用

  • 《邮差先生》结尾“小城的天气多好” 有什么作用?
  1. 有助于刻画邮差形象特征:行事从容、生活悠闲;
  2. 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3. 淡化情节、有助于表现文章抒情风格;
  • 《一枪两个》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1. 刻画了老人镇定的形象,体现他对森托的鼓励
  2. 体现了老人对土匪的仇恨
  3. 为下文一枪两个埋下伏笔;
  • 《房东》划线句子流露出老房东什么样的情感?分析其作用。
  1. 对城市生活不易的理解;
  2. 对城市生活的拥挤的慌乱,对清静农村生活的喜爱;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他们有的是闲工夫”的理解。
  1. 一方面嘲讽敲门者流于世俗,不惜为此浪费时间;
  2. 另一方面说自己暗示自己没有这种闲工夫,表达对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的不满;
  • 理解加点词语“说不出的滋味”的含义
  1. 为萨拉自己讨厌的房子也如此悦人漂亮而惊讶;
  2. 为丈夫想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悄悄销售广告的干豆;
  3. 为自己没有体贴丈夫而羞愧;

总结:本专题应该带着问题看文章,并且在了解了全文主旨、情感倾向后再针对这个句子(段落?)进行拆解分析你,如果有“,”或“。”则需要特别注意,尤其需要注意每个标点都阐述了什么意思。

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

  • 归纳作者的核心观点、文章的贺新年内容
  • 具体问法:

    • 措施有哪些?
    • 有哪些特点?
    • 在哪些方面反映?
  • 步骤:带着题目阅读、多个方面分析、选好角度、思考答案句式、现答案;


  • 东XX井的陈皮匠的陈皮匠 的藏书有什么特点?据文本说明。
  1. 藏书众多;
  2. 内容和古城文化、家族息息相关;
  3.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概括《江底之夜》中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
  1. 生活在战乱时期;(社会环境)
  2. 家庭贫穷;(家庭环境)
  3. 丧夫多子;(家庭)
  4. 饱受掠夺;(经济)
  5. 被迫苟且偷生;
  6. 生活在整日的暴动下;

  • 敲门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一二段简要概括;
  1. 行动鲁莽、态度蛮横、品行自私、行为顽固

  • 《柏林之围》中,概括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
  1. 以人为主题,分散开来答;
  2. 军人的荣誉感;
  3. 上校对战争的关注;
  4. 医生对上校的怜悯尊重;


方法:划分句段,看哪一句到哪一句是写的什么方面,把整段拆分下来概括,把多余的部分删除掉,关键是不能多 / 少答,先写容易写的,再分析难以描述的。

小说意蕴专题

探究景物的意蕴。

  • 《歌手》探究小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对当时俄罗斯民族美好人性因生活艰难而被蒙蔽的忧虑;

  • 对俄罗斯人真实、炽热、奔放心灵回归的呼唤;
  • 以景结情、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文章标题的意蕴。

  • 《作别三峡纤夫》 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怀?

  • 对今日难见三峡纤夫的惋惜;

  • 对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壮历史的感喟;
  • 对三峡巨变和时代进步的欣慰;
  • 对创造生命奇迹的三峡纤夫的敬意;

  • 文章题目为《庐山石工号子》,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

  • 号子声给人勇气和力量,乐观与坚韧,表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敢于接受挑战、战胜艰难的品质;

  • 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
  • 表现了人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艰辛;
  • 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的美好品格;
  •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小说题为《哑了的二弦琴》,结合全文,探讨其深意;

  • 表层含义:指想象中那个破旧的三角琴;

  • 象征拉迪焦夫因失去美好爱情、自由生活理想的破灭
  • 表达了父亲对母亲无尽的哀思和因为没有践行对拉迪焦夫的诺言而心怀歉意;

  • 探究《江底之夜》中划线句:心里便忍不住黯然起来 的意蕴;

  • 对着一家人的艰苦生活处境的同情和忧虑;(家)

  • 对女主人因为生活重压导致人性的扭曲而感伤;(人)
  • 对女主人生活窘境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 对善良贫苦百姓走上歧途感到惆怅哀伤;(社会)

  • 探究“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的深刻意蕴

  • 笛声清静,让人心生感动;

  • 音乐启悟人生,使人心中雪亮;
  • 叶老言传身教,使我对艺术领悟更深;
  • 奏乐器,需要摈除表演之心;
  • 处在喧嚣中,也要保持宁静的心态;

  • 《会明》中,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 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为战事死亡,会明对此感到欣慰;

  • 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会到幸福感;
  • 从热衷战争转向非战争,会明感受到思想提升的快乐;
  • 心灵世界从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立体;

  • 《安娜之死》探究作品结尾的意蕴

  • 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

  • 这句话表现了安娜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对安娜之死的总结;
  • 画龙点睛,隐含作者的同情;

  • 《小哥儿俩》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态度;

  •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

  • 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 对母爱的颂扬;
  • 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
  • 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 本文写驼队飞度峡谷的故事,探究其中意蕴;

  • 飞渡山谷的情节: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难;

  • 驼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 动物形象的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一样软弱畏缩;

补充

  1. 意蕴内容:
  2. 思想意蕴:《溜索》
  3. 情感意蕴:《小哥儿俩》
  4. 意蕴形式
  5. 短语(《会明》)、句子(《安娜之死》)、段落;
  6. 景物(《这是你的战争》)、人物(《草根画家》)、故事(《溜索〉)
  7. 作品主题的意蕴:
  8. 《溜索》、《小哥儿俩》
  9. 作品标题的意蕴:
  10. 《锄》 、 《彼岸》

  11. 探究作品的创作意图:

  12. 《侯银匠》
  13.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14. 《琴声缉凶》
  15. 《峡谷》

简介

  • 上面的部分是语文古文、古诗、阅读理解的笔记,下面是一些作文和我在写作文时候的拓展。时间所限,暂时不展开了。等有时间会接着补全。